简介:为了发掘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专业的办学特色、提高文化遗产专业的办学效益、完善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2014年9月18日,由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主办的“高等院校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举行。山东省政协教科文史委员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文物局、济南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艺术馆、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济南市博物馆、山东齐鲁新世纪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聊城金正动漫有限公司等文化遗产机构从事文化遗产领域教育、管理、保护的专家.
简介:在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移动设备成为连接世界的中心,个体智慧的延伸,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多种自主学习的软件、APP、网络课堂等运用而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路径,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但同时网络学习又是碎片式的,与学校教育的系统化不同,互联网将信息和知识连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加工,然后整合成自己的资料库。[1]本研究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开设的专业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究该类课程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期为该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简介:中国当代的设计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的设计课程体系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1,课程结构固定,内容具体,方向窄化,是应以印刷媒介为主导的工业生产需求而设置的。在非物质的信息社会背景下,这种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已经凸现了诸多不适,与时代需求发生冲突。固化的结构导致更新性差,专业方向的具体化使得专业间很难融合。一个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具备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紧扣时代需求,并且能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身?本文从媒介社会变革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深究其因。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重点分析了德国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课程设置,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全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