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如今大学校园里,活跃和流行的不再是过去的诗社或文学社团,而是以DV为主体的各种影像活动。不论是影视专业或非影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DV,去拍摄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且各类赛事随之而起:首届大学生国际影像交流周、第二届华语大学生影视作品展、“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第十届大学生电影节DV作品大赛……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大学生们纷纷投身到DV的行列中,菁菁校园里,正在悄然涌起一场以DV为载体的“新电影运动”。DV,可译作数字摄像(DigitalVisual)或者是数字
简介:再辛苦也要咬牙坚持张力:(以下简称“张”)您作为电影《赤壁》的武术指导,请谈谈这部戏的动作风格。
简介:德勒兹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本文主要围绕德勒兹的《电影1-运动影像》第一章“关于运动的诸命题——柏格森注解”,集中谈论德勒兹理论思路,井从与柏格森理论的分析比较中一窥德勒兹电影论中的最根本的理论出发点。
简介: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将现代的起源追溯到19世纪。这个时期历史发生了显著的断裂,一个全新的社会首先诞生于欧洲,并逐渐扩张至全球。而众所周知,19世纪也是视觉文化兴起的世纪。无数视觉装置为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接连被发明出来。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摄影术和世纪末的电影,则是其中的代表。通过视觉文化来分析'现代性(Modernity)',无疑是有效的学术论题,已经产生出无数优秀的研究成果。
简介:本文从体验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Mise-en-scène这一对于电影评论有着重要意义的术语的源起与变化,围绕着Mise-en-scène的呈现电影美术设计在其中的作用,以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美术指导这一岗位在电影制作中职能的转变。
简介:十年前,阿弗莱克是出演《珍珠港》(PearlHar—bor)的明星,是众所周知的明星夫妻“本妮弗”的一员。然而,在与他的英国朋友马特·达蒙合作编剧《心灵捕手》(GoodWillHunting)并荣获奥斯卡原创剧本奖之后,阿弗菜克却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7年,他重出江湖,执导影片《失踪的宝贝》(GoneBabyGone),这是一部充满了真实感的恐怖类型练习小品,
简介: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认识、理解、评价这些变化,不同研究者从各自角度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提出,纪录片理论应该回归作品、回归创作过程、回归观众的接受行为,即建设一种中国纪录片本体理论。具体论述中,本文将中国1990年代新纪录片的发展与同时期西方新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借鉴西方纪录片理论的可能性、必要性,提出了当下中国学界广泛存在的对某些西方理论的误读,以及我们需要面对和清理的其它理论遗产。
简介: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国新电影"的概念,相比长期以来使用的"第五代",更能准确地指代同一时期的电影艺术运动。重拾并反思"中国新电影"的命名方式与历史价值,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对这一运动的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对电影本体的再认识、对自我主体性的再审视过程,进而能够有效地将"中国新电影"的艺术实践纳入到中国电影学派的历史建构之中。
简介:2012年5月16日,我院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主持,院长张会军及《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座谈会上致辞。《党建》杂志副总编徐能毅、《艺术教育》副总编郭晓、《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文艺部副主任李宏伟、文艺评论主编李春利、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谢飞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简介: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枣庄市于年初启动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保证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
大校园里的“新电影运动”
电影《赤壁》动作指导国建勇访谈
德勒兹《电影1》中的“运动影像”
电影影像的运动和知觉的“现代性”
从体验设计看电影美术指导职能的转变
《逃离德黑兰》导演/影星本·阿弗莱克在电影指导中的智慧和雄心
那一场“运动”过后……——借鉴西方思路,中国纪录片本体理论检省
重返中国新电影运动 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一次历史性考察
北京电影学院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强学生艺术观教育
第一部宣传电力法的精品科普片第一部由电力部门全程指导参与拍摄的保障电网安全的科普片《电网安全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