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往往会带来病患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3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了输尿管镜治疗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两组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相比,输尿管镜结合体外碎石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结石完全消除率,降低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率,同时短期和长期随访显示,结石复发率显著降低。这支持了输尿管镜结合体外碎石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潜力。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的73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31例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7例、103例次,医院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1.90%、14.09%。不同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先天性心脏病为9.74%,风湿性心脏病为10.69%,其他心血管疾病为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4,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2.82%;其次为血液系统14.56%,泌尿系统7.77%,胸膜腔和胃肠道各1.94%,手术部位0.97%。病原学送检率为35.57%(260/731),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79.46%),革兰阳性菌18株(16.07%),真菌5株(4.46%);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为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株。结论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高,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强,应加强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物料比和提取时间,优化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观测石菖蒲挥发油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对物料比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选择;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石菖蒲挥发油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菖蒲与水为17的比例,提取7h,挥发油得率高,累计得率达95%以上。抑菌试验表明石昌蒲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以及福氏志贺菌抑菌作用最强,三者的MIC均为0.0021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657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1313g/ml;对B群链球菌和伤寒沙门菌的MIC均为0.2625g/m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石症患者肾绞痛急性发作时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止痛的疗效。以便更好地给予及时解除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200例肾绞痛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止痛组和联合使用止痛药再碎石的止痛组,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碎石效果、疼痛缓解时间等。结果单纯ESWL病人在碎石后几分钟内疼痛即可缓解,较药物止痛迅速,但有少部分病人易发生再次肾绞痛。药物止痛组则因止痛药物起效时间的差异,止痛时间长短不一,但最快也在半小时后,且有一定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ESWL治疗肾绞痛急性发作能使结石及时粉碎而解除梗阻,能达到及时止痛及排石的双重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本组80例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4例。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20例,单支病变4例,二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3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56%,平均49.5%。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均顺利恢复,出院时心绞痛完全缓解,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CABG早期效果较好,再血管化充分,能解除心绞痛[1],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