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包括普通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加用替罗非班后,患者的出血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可有效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的出血率轻度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取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3月,研究对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2组(参照组、实验组)各 32例,参照组人员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人员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对 2组应用脑卒中量表评分,判定预后效果。结果 经对比治疗前 2组患者 NIHSS评分未有差异,治疗后均改善,但实验组由于参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经对比 2组间治疗效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差 31.25%, P< 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阿加曲班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多巴酚丁胺组(B组)、替罗非班组(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第15期《临床疼痛学》高级班研讨会是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3-04—11-051(国),负责人是严相默教授。根据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决定于2013年5月16~19日在北京由航空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举办第15期《临床疼痛学》提高班研讨会。基本教材为《临床疼痛学》,61学时(讲课54学时,实习示范6学时,录像教学1学时),招收对象为主治医师(讲师)或同等资历医师以上人员,学员名额100名,报名额满为止,讲课教师为教授、博士等8人,结业后授予8学分及结业证,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利伐沙班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急性肺栓塞病人取样69例,分组方式选用简单随机法,我院收治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5月,给予利伐沙班治疗(n=33,常规组)和利伐沙班+阿替普酶治疗(n=36,联合组),对比肺通气功能、炎症因子指标,观察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VT、PETCO2、VE指标比常规组高,SpO2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比常规组低,总有效率97.22%,比常规组78.79%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利伐沙班与阿替普酶不仅可优化急性肺栓塞治疗效果,还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24名)和治疗组(27名)。常规组行常规方法,治疗组行替罗非班。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常规组中12名显著(50.0%),7名有效(29.2%),5名无效(20.8%);18名显著(66.7%),7名有效(25.9%),2名无效(7.4%)。治疗组有效率92.6%(25/27)显著高于常规组79.2%(19/24)。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目的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这种方法也被逐渐应用在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治疗上。为了充分了解到这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择了从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80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当做是响应的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组的患者数量主要是40位。对于试验组病患而言,使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于治疗组病患而言,需要使用常规治疗手段。经过对其治疗成效展开全面探究与分析,对照组患者和试验组患者在评分和巴氏指数两个方面存有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病人的Lp—PLA2、ox—LDL以及hs—CRP等情况同样和试验组有明显的差距(P<0.05)。这样的现象表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运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手段非常重要,值得被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