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现在的年轻潮爸潮妈们为孩子选择服装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着装喜好,他们将时尚、流行、新潮作为主要参照条件,但却不知有些衣服的“流行元素”不仅束缚幼儿童真可爱的天性,而且还影响幼儿正常的学习和游戏,甚至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 标签: 幼儿 穿着 安全隐患
  • 简介:“幼儿花样篮球”活动是在遵循篮球运动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能发展水平,简化篮球运动技术与理论,增强其趣味性,进而形成的一种幼儿体育运动形式。教师根据幼儿身体素质和身高比例,设计适宜幼儿的花样篮球运动环境,包括适合幼儿使用的篮球场地、篮球架、篮球等硬件设施,并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心理承受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修订比赛规则,创编花样篮球动作。

  • 标签: 篮球运动 幼儿 心理承受程度 年龄特点 运动技术 运动形式
  • 简介:以什么目的和方式开展自制玩教具工作,其最终的收获与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自制玩教具工作,其结果只是教师被动地制作几件玩具,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与提升,而作品往往也缺少针对性、娱乐性和教育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所以,幼儿才是我们关注的中心,我们做的一切都应以幼儿为目标。

  • 标签: 幼儿园 教具 自制 教育观念 学习活动 教育指导
  • 简介: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儿童看作生命发展的主体,从而提高幼儿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探究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 标签: 生命本质 教育活动 幼儿园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 自我价值
  • 简介:一、确定主题活动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选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而主题活动的焦点也应指向幼儿生活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

  • 标签: 幼儿园 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 课程内容 教育价值 偶发事件
  • 简介: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独立性、坚持性、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是跑、跳、跨、钻、平衡等,目标是以激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为起点,提高运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基点,增强幼儿身体适应能力为终点。

  • 标签: 游戏 体育活动 适应能力 个性品质 幼儿
  • 简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良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免疫紊乱所致的独立性血小板减少(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ITP的诊断阈值)。根据国际ITP工作组(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IWG)最新指南,统一将ITP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更准确表述其发病机制及出血症状[1]。尽管该国际指南已将本病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儿童ITP的特点,涉及药物治疗及观察、治疗相关出血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及其住院与门诊诊治方式等问题,不同国家对儿童ITP的管理方式各异[2]。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特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相关专家制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3],作为规范儿童ITP诊治的国内指南。本文就《建议》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 儿童 诊疗 解读 出血症状
  • 简介: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的演示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但是,在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出现也引发了我们的反思。

  • 标签: 多媒体教学 幼儿园 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工作者 信息时代
  • 简介:《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幼儿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弟子规》活动,把它引入到幼儿平时的品德生活当中,引导幼儿从小与经典同行,做有“德”之人,从而促进幼儿长远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三方面与大家分享:

  • 标签: 幼儿园 诵读 中华文化 幼儿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阳分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妊娠终止术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人工妊娠终止术情况调查》在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对干预组患者术后进行PAFPS,对照组仅提供常规人工妊娠终止术后医疗服务。随访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初始问卷再次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其中干预组为194份,对照组为192份。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31±1.74)分,(6.11±1.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0,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者(78.87%)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1)。干预组与1年前比较,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比例更高(74/109,(χ2=12.67,P〈O.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为5.73%(11/192),对照组为18.75%(36/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为2.58%(5/194),对照组为10.94%(21/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PAFPS,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

  • 标签: 人工妊娠终止术 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 避孕措施 非意愿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