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绿色通路护理路径对儿童气管异物急救的效果以及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救治的72例气管异物急救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与通路组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路径与绿色通路护理路径,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路组的各项抢救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相比于常规组抢救成功率,通路组患儿的成功率更高;组间数据经分析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内瘘通路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建立自体内瘘通路,共计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将这些患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所接受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项评分均有提升,研究组提升更为明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于自体内瘘通路的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对这一护理方式广泛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肠镜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路护理,探究分析该护理措施的应用对患者焦虑、检检时间以及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4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无痛肠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根据均匀分组的原则将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痛肠镜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全方位静脉通路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安全性予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较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无痛肠镜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路护理的效果显著,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同时缩短了检查时间,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血管通路的良好状态对透析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在透析患者的护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团队专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与管理,旨在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面对长期的透析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容忽视。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致力于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本研究将探讨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团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简介:摘要: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由于它对于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的结构显示和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已经成为了颅脑MRI检查常规序列。有学者陆续报道在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FLAIR序列上可以见到相对于蛛网膜下腔的明亮高信号影,称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虽然FVH的出现代表存在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但FVH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本文以FVH的形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为方向,对既往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症状查体人员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信号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无症状查体人员60例为观察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信号增高分两组,对照组(未出现增高30例)、观察组(出现增高30例),两组对比分析其他体检结果、基线资料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信号增高的相关因素。结果 65岁及以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占比两组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信号增高同65岁及以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正相关(P<0.05)。结论 无症状查体人员颅脑核磁共振脑白质信号增高影响因素多样,同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血管通路并发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基于最新临床指南与研究成果制定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监测血管通路功能、强化患者教育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调整抗凝策略及优化透析参数设置等措施。通过比较干预前后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一年的跟踪观察与数据分析表明,在实施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群体中血管通路失功事件由基线时的平均每季度12次降至干预后每季度4次;导管感染率从初始阶段的10%降低至最终统计期的2%;同时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不充分情况亦显著减少,从每月影响3例患者降至无此类事件记录。此外,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提升5分(满分为30分),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基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循证支持下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状况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频率并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状态与生活品质。
简介:摘要: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肿中占第三位。c-Myc是一种强c大的原癌基因,在胃癌的生长,迁移,凋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可能与Ras/MAPK,PI3K-AKT等多种分子信号途径相关。人类疾病小鼠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前期结果已经证明, Atp4b-Cre; Myc OE/+小鼠可以产生胃癌表型,并伴随着PI3K-AKT途径激活。通过进一步分析胃特异性c-Myc转基因小鼠胃组织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检测其他重要分子信号通路(Ras/MAPK途径)成员的转录水平变化,可以帮助更好的阐明其具体可能的促癌分子作用机制,为相应的小分子药物筛选和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开发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无痛分娩产后下背疼痛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60例进行无痛分娩后下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背痛评分、腰背部功能等,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SC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患者MF、MPF显著下降,而观察组患者的AEMG比对照组的更高。结果: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可以使疗效得到提高,缓解了患者下背部疼痛,使患者的腰背部功能水平得到了改善,从而可以应用于相关的临床治疗。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翼状肩患者的实施不同角度俯卧撑运动对其肩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基于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16例翼状肩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自愿参与对照分析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其均行不通角度的俯卧撑,对照肩周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0°,PM肌电值最高于3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0°;对照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30°,PM肌电值最高于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30°;在0-90°过程中,观察组的UT肌电值呈稳定状态,变化较小,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的UT肌电值呈降低趋势,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较为稳定。整体上观察组患者在各阶段的UT肌电值、PM肌电值、SA肌电值、SA/UT肌电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翼状肩的康复锻炼中,实施0°的俯卧撑仍然是目前最佳方案,另外提升角度会造成患者的前锯肌与胸大肌发力失衡,而保持0°则可以充分发挥前锯肌的运动,继而保证治疗效果。【关键词】翼状肩;前锯肌;胸大肌;机电信号;上斜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