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小儿脑瘫患儿通过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0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共102例,按照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观察组51例并对其开展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及对照组51例并对其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发育状况、家属满意度、智力以及运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智力以及运动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小儿脑瘫患儿通过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使其更好的生长发育,并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以及运动能力,从而获得患儿家属的认可,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妇4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偏瘦组98例、正常组196例、超重组166例,并根据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相关并发症与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质量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体质量增长在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前体质量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孕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紧密相关,孕前孕妇体质量BMI控制在18.5~24kg/m2最佳,体质量增加控制在7~15kg最佳,孕期建议孕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控制体质量增长,以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包括RICU,不再作具体描述)和全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对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能力的测定,对呼吸内科、ICU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共收集788株非重复分离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标准对药敏结果进行判读。结果:788株细菌中,标本主要来源于痰(344株),占53.35%,其次是肺泡灌洗液(148株),占18.78%。革兰阴性菌530株,占67.26%,革兰阳性菌258株,占32.74%。前五位的细菌排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菌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在葡萄球菌、肠球菌中尚未发现。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抗药性比屎肠球菌明显降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对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仍然较低。结论: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及ICU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部分仍较高,长期监测可充分了解专科科室细菌耐药趋势变化,检索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碳青霉烯的使用频率,避免产生多重抗药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治疗的临床价值及有效率。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月-2021年6月,共有案例对象60例入组,从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治疗患者中筛取,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每组30例),一组观察组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一组对照组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3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疗程结束对患者进行1年期随访,观察组中患者1年生存率96.67%(3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升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