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91.65%。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抛掷硬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2.5%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采用PFNA内固定术,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获得6~18个月有效随访地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手术治疗,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对照组小,但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的差异,对照组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2例出现股骨干骨折。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优点,尤其是并存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0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围手术期镇痛组)和对照组(因需镇痛组)。术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吗啡消耗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的静息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2天、3天活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实验组吗啡消耗量为8.67±8.50mg,对照组吗啡消耗量为17.00±14.18mg;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案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