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谱检测结果中ACL(抗心磷脂抗体)、β2-GPI(抗β2糖蛋白I抗体)的阳性率及阳性的人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各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66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总ACL、ACL-IgA、ACL-IgM、ACL-IgG,总β2-GP、β2-GPI-IgA、β2-GPI-IgM、β2-GPI-IgG。结果4665例样本共检出阳性样本353例,占7.57%,其中仅总ACL阳性(β2-GPI阴性)47例,占1.01%;仅总β2-GPI阳性(ACL阴性)177例,占3.79%;ACL和β2-GPI同时阳性128例,占2.76%ACL亚型的阳性率结果ACL-IgA为10.48%,ACL-IgGM为26.34%,ACL-IgG为16.43%,ACL-IgM>ACL-IgG>ACL-IgA。β2-GPI亚型阳性率β2-GPI-IgA为22.09%,β2-GPI-IgM为75.92%,β2-GPI-IgG为5.38%,β2-GPI-IgM>β2-GPI-IgA>β2-GPI-IgG,β2-GPI-IgM阳性率最高,β2-GPI-IgG最低。阳性的人群分布高低依次为脑部疾病占2.56%、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37%、血液系统疾病占1.22%。结论对有不明原因的脑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应定期检测抗磷脂抗体谱,特别是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已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应定期监测抗磷脂抗体谱,以协助判断疗效或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断指再植成活率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提高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共有42指。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35指再植成活,成活率为84.00%;对断指再植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为缺血时间、断指损伤程度、断指保存方法、卧床休息、吸烟等。结论受伤原因、断指缺血时间、保存方法、卧床休息、吸烟等均会对断指再植成活率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断指再植手术时,应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做好术前、术中相关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促进植成活率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内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进行调查和计算。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设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对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1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8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抽签法将婴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分别49例,给予对照组婴儿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婴儿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对比两组婴儿的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以及百白破、计划免疫建卡率。结果对照组婴儿的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以及百白破、计划免疫建卡率与干预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社区护理模式能够使婴儿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以及百白破、计划免疫建卡率都有所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10例输卵管妊娠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施行开腹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临床诊断的输卵管妊娠部位、类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①11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以壶腹部最高81例(73.63%),其次为峡部15例(13.63%);其中破裂型36例(40.44%),流产型45例(85.56%)。②输卵管妊娠部位临床与病理总诊断符合率为90.00%,在输卵管妊娠部位中,以壶腹部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以伞端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低。结论由于受手术标本的限制,有部分患者未能通过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病理上应全方位切片,同时临床应与患者病史相结合,作出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4年间十堰市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误判情况与初筛技师工作年限相关性,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十堰市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4年间参入血型判定技师总的血型初筛例数及误判例数进行统计分析,以从事血型初筛判定工作5年为界限,回顾性将24名参入血型判定技师分为两组(A组“<5年组”和B组“≥5年组”),对两组血型判定总例数及总的错误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列表统计分析。结果参入血型判定共24名技师,总血型判定133564人次,初筛血型错误者140例,总误定率0.10%。A组(9名技师)共对59534名献血者进行血型判定,其误判总例数为113人次,误判率为0.20%;B组(15名技师)共对74030名献血者进行血型判定,其误判总例数为27例,误判率为0.04%,两组间误判率经Fisher,s检验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型初筛误判与工作年限及工作经验有密切相关性,低年资技师较高年资更容易出现误判情况,加强对低年资技师的培训及管理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技师的工作经验、降低血型误判率,对献血工作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州细菌性阴道病(BV)在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提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妇科门诊中的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外阴不适为主诉387例疑为BV的妇女进行检查分析,7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Amsel’s标准法诊断,结果387例门诊病人中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62例(41.86%),其中青春期妇女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23.09%,生育期妇女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49.18%,围绝经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为13.04。结论生育期妇女BV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针对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并将细菌性阴道病的防治列入基层妇科门诊常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期间我院的2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产妇被给予传统助产技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试验组产妇被给予优化后的阴道助产技术,比较两组在剖宫产率中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剖宫产率(5.00%)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19.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产后不良结局率(6.00%)低于对照组的产后不良结局率(31.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好,结合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两种术式,增加自然分娩率,产妇满意度高,有效避免不良生产结局,可于产科中可合理优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