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青年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而后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最终对两组患者的病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老年患者,青年患者的病程更低,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同时原发肿瘤直径较大,三组指标差异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率高,病情进展较快,危险性较高,因此应大力提倡自我体检、定期体检,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的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评分没有差异(P>0.05),经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技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2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健康技能评分分别为48.3±3.5分、90.6±5.2分以及30.6±2.1分、88.3±5.5分;而对照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健康技能评分分别为48.2±3.9分、78.3±2.8分以及32.4±2.1分、70.9±1.8分。结论乳腺癌患者护理时增加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院行彩超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记录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纵横比、回声、钙化、血流信号和频谱及腋下淋巴结情况。结果乳腺癌的典型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纵横比>1,边缘不光滑呈蟹足样,内部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可有沙粒样钙化,后方衰减大。血流较丰富,多呈高阻动脉血流,可伴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乳腺癌的彩超诊断准确率较高,仔细分析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钙化患者168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将超声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168例甲状腺结节钙化患者中,甲状腺癌钙化率为64.88%。良性结节钙化率为35.11%,良性结节患者钙化结节单发比例、微钙化比例、钙化结节边界不清晰比例均相比于恶性结节要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年龄≥45岁,甲状腺结节恶变率为49.43%;患者年龄≤45岁,甲状腺结节恶变率为82.27%;结论临床研究可知,虽然甲状腺结节钙化并非甲状腺癌的特有表现,超声诊断早期诊断出甲状腺结节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该院自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这62例患者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方式不同,便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1例,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优越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整体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有效率84%)明显的优于常规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有效率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观察组3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3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率4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护理工作,保证化疗顺利完成,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给予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整体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化疗的耐受性,降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率,全面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治疗乳腺癌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6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2组患者各自49例。对比其3年、5年、7年的生存率、临床疗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结果观察组患者3年、5年、7年的生存率为别为89.80%、95.92%、95.92%高于对照组85.71%、91.84%、93.88%,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86.37%高于对照组93.88%,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QLICP-BR评分为(54.88±14.21)分,与对照组(56.97±15.47)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LICP-BR评分为(140.57±39.11)分高于对照组(89.67±22.31)分,P<0.05。结论综合治疗中手术治疗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总体有效率,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医师首先在临床推荐给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出现误诊的具体原因。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前列腺疾病的40例患者,使用MRI技术进行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MRI检查结果与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照,计算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有26例(高分化2例,中等分化17例,低分化7例),确诊前列腺良性疾病的患者有14例(前列腺增生2例,慢性前列腺炎7例,基底细胞增生1例,慢性肉芽肿1例,无癌组织3例)。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23例确诊,3例误诊,准确率为88.46%;14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有11例确诊,3例误诊,准确率为78.57%。结论MRI在前列腺疾病良恶性诊断上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临床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为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定性诊断,使其特异性得到切实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配为两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治疗的总有例数为59例,总有效率达到98.33%;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且P=0.02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与阿司匹林普通片剂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用药种类分为普通阿司匹林片组(60例)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组(72例)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以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多见。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出现腹胀以及上腹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78%,显著低于普通阿司匹林片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更安全性,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普通阿司匹林片相比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经鼻饲肠内营养方式针对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划分为4组,Ⅰ组与Ⅱ组进行鼻胃管肠内营养。Ⅲ组与Ⅳ组应用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Ⅰ组应用鼻饲泵Ⅱ组采用肠内营养袋重力滴注,Ⅲ组通过鼻饲泵,Ⅳ组采用肠内营养袋重力滴注,结果Ⅲ组与Ⅳ组患者出现食物反流、呛咳、胃潴留以及吸入性肺炎高于Ⅰ组与Ⅱ组,而Ⅱ组患者发生率高于Ⅰ组,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P<0.05),Ⅲ组与Ⅳ组患者发生率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结论经鼻饲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的营养状态,预后效果理想,但是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患者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等情况,降低其生活质量与整体治疗效果,良好的预防工作更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肠内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肠内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参照组(n=46)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n=4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65%>80.43%),实验组患者在半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6.25%<23.91%),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为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且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对肠镜下息肉切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不同,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5%,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的满意度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