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且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进入医院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力、漏尿量、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就盆底肌力、漏尿量、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来讲,护理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大于0.05,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就护理满意度来讲,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结论:通过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期间合理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盆底肌力,降低漏尿量,而且也能大幅度提升盆肌锻炼依从性,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内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实施病例选择,共计70例,纳入后采取双盲法分组,考察组、参照组相等例数,考察组利用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考察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参照组偏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考察组负性心理评分相比参照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考察组负性心理评分相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减轻负性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接腹腔压力监测在ICU高危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ICU病房中ACS属于高危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1.5±5.7)。根据患者的UBP监测数据将其划分为三组进行定期的动态监察。结果:IAP>25cm H2O 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等方面的数值10≤IAP≤15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血液循环,并且会引起多个器官的生理变化。IAP的迅速升高表明了前期病变的发生,而在一般或患病的情况下,IAP的变化很小。随着 IAP降低,MPV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炎症性反应加重。所以,必须加强间接腹腔压力监测在ICU高危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检孕妇心理压力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将148例在我院接受产检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孕产妇仅按常例接受常规产检即可,不采用任何护理策略,观察组孕产妇则在按常例接受常规产检的同时一并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心理压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分娩前有意向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分别为57例(77.0%)和44例(59.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26);观察组满意率为97.3%,对照组满意率为83.8%,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34)。结论:产检孕妇均伴随一定心理压力,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中应用与预见性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研究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进入我院ICU的患者5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首次症状出现时间以及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症状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中应用与预见性护理的预防效果很好,可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延缓症状出现的时间,同时降低症状持续时间,利于患者少受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新策略探讨。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60例院内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而研究组实施新的预防压力性损伤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皮肤完整性评分(Bradenn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4.1)。此外,研究组的平均皮肤完整性评分为18.7分(±2.1),高于对照组的16.5分(±2.5)。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新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改善其皮肤完整性。因此,推广这些先进的预防策略,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压力源,评估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并分析心理健康状况,旨在为降低职业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10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问卷内容包括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等,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工作性质高强度”是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源,而“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和“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是被认为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大部分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着多方面的职业压力,但通过改善工作环境、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职业压力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医院应高度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