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64例急诊肺部感染者进行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分析,以期指导对急、门诊肺炎抗菌素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室、急诊病房1998~2001年3年间64例急诊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细菌59株,其中G+球菌14株占23.3%,G-杆菌45株占76.3%,真菌5株.共培养出致病菌22种,G+球菌5种,G-杆菌15种,真菌2种.结论:急诊肺部感染中老年人且有基础疾病者以G-杆菌为主,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泰能、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新型喹诺酮类敏感率高;对青壮年者以G+球菌多见,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第一/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大环内酯类较敏感.其中以头孢他啶对各种细菌的敏感度高(除肠球菌及耐甲氧球金葡菌外),不失为急诊肺炎的首选药物.
简介: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2年间,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的诊断肺栓塞的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及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与PTE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6月10至2015年6月间到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200例,其中女性为122例,男性为78例。以上患者以随机形式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除了实施常规护理之外,增加了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之后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找出产生以上结果的关键性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为90%.研究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远低于研究组,二者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后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都有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80。实验组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反应情况、检查后的主观感受、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胃镜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检查后无不适和愿意再检查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舒张压水平、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中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中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为4~8min,平均时间为(5.77±1.32)min;对照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为5~12min,平均时间为(6.57±1.44)min;两组比较,实验组胃镜操作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胃镜检查比较,无痛胃镜检查可以减少患者检查过程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检查后无不适和愿意再检查的发生率,对患者舒张压水平、血氧饱和度、心率影响较小,胃镜操作时间可显著缩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对术后发生呼衰的预防及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48例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早期组(n=24)与晚期组(n=24),早期组手术时机<72h,晚期组手术时间>72h,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胸管留置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呼吸衰竭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与晚期组在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胸管留置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组呼吸衰竭发生率4.17%低于早期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时,晚期手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呼衰,不会导致患者康复受到不良影响,应用价值高。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交通伤害的特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80例儿童交通伤害的临床资料,用小儿创伤指数评分法(PTS)对伤情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9岁儿童是伤害事故的主要受害群体(74%),男多于女,尤以1-4岁男童最为严重;致伤方式以抛落和撞击为主(78%)。头部与下肢是最多受到伤害的部位(75%),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汽车(51%)和摩托车(24%)。PTS评估显示,重伤(PTS〈9)占21%,以机动车撞击行人及自身事故为主。结论:不同致伤条件时儿童交通事故的致伤特点各不相同。性别、年龄、致伤方式、车辆类型、行车速度的不同,其损伤情况各异。针对其特点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