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研究支架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并在术前7d内和术后3d内行DWI检查,分析支架手术前后DWI的变化,对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支架术后有新发缺血梗塞灶23例,发生率为37.7%,其中出现新发无症状缺血梗塞灶20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3例;术前发病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术中行球囊后扩是支架术后发生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危险因素(P<0.05);在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数量和大小方面,20例无症状新发缺血梗塞灶患者与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均发生了狭窄相关的穿支梗塞.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较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切除术后结合间质内放疗并间质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脑恶性胶质瘤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中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瘤床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持续内照射,总量为50~60Gy,同时于瘤腔内放置Ommagy化疗囊,术后1周开始应用盐酸尼莫司汀(ACNU)行间质化疗,每周1次,连续6周.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结果32例患者1、2年复发率分别为31.2%、68.8%,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0.6%、29.1%,中位生存期为92.3周;无明显放疗、化疗并发症.结论在手术力争全切除肿瘤基础上结合术后间质内放疗、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安全而且并发症少.
简介:目的探索颅颈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枕颈固定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无症状组1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后组颅神经症状、是否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组与无症状组术后CCA[(129.1±9.6)°vs(137.9±7.1)°]、dCCA[(-4.1±4.0)°vs(6.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与术后CCA、dCCA有相关性。结论颅颈交界畸形后路枕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较为常见,可能与术后斜坡椎管角缩小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7例,评估2组心理状态、疼痛感、睡眠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疼痛感与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VAS与PSQI评分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心理护理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惠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挥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惠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04年1月期间因颅内动脉瘤而住院手术的病例,探讨术后并发症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Logist回归模型对4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神经系统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手术治疗486枚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患者446例,多发动脉瘤患者19例(40枚动脉瘤)。患者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及各种并发症与患者预后有关,而年龄、性别、术前Fisher分级、术前GCS、术后是否静脉使用抗痉挛药物、动脉瘤破裂次数、手术时机、以及术中阻断供血动脉时间等因素与预后无关。本组病死率8、11%,预后良好率74.99%。结论通过对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动脉瘤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可预测动脉瘤患者预后,并有效指导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简介:分水岭梗死(watershedinfarction,WI)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的边缘带局限性缺血损害造成的梗死,在心、脑、肾等器官均可发生,其中以脑最为常见.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终端带脑梗死、低血流梗死等.多发生在脑内大血管供血区边缘带或基底节区深穿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后多伴随脑水肿,需要应用大剂量脱水剂对抗水肿,限制24h液体入量,故体循环低血压、脑灌注压低,易发生脑分水岭梗死.现将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10年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24例CWI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
简介: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 年12月至 2023 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 2023 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59 名及科室护士20 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 2 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