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椎动脉变异1例李彦,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椎动脉是脑部血供两条重要来源之一,它一般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穿出,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经枕骨大孔入颅腔。由于椎动脉要穿行横突孔这一特点,所以颈椎病,骨质增生...

  • 标签: 椎动脉变异 尸检 病例报告
  • 简介: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杭州市311400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1例作为对象,常规行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检出率。结果: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完成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检查,最终确诊68例,诊断符合率为95.77%(P>0.05)。结论: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能获得较好的检出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动脉双体位 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效果
  • 简介:50岁男尸,发育正常,身高约1.60m,体形偏瘦。我们在对其进行上肢解剖时,发现其左侧上肢动脉发生了变异。现报告如下:一、左侧上肢动脉变异左侧动脉在腋窝胸小肌下缘、距肩胛骨喙突尖1.5cm处分为两支动脉。两支动脉在腋窝的行程均被臂丛神经内、外、后束及分支所夹持,第一支动脉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正中神经干的外侧下降到肘窝,由内上斜向外下跨过肱二头肌腱达肱桡肌深面。

  • 标签: 上肢动脉变异 肱二头肌腱 臂丛神经 胸小肌 腋动脉 肩胛骨
  • 简介:一般认为,当颈椎退行性变累及椎动脉、影响椎动脉向大脑后循环供血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即可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然而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较为混乱,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清楚,一些病因学学说尚待进一步论证。

  • 标签: 颈椎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发现在对一具成年男性标本进行头颅解剖时,发现左、右椎动脉直径明显不对称,存在管径变异。方法用直尺、解剖用圆规、定位针、量角器及游标卡尺(0.02mm)对椎动脉及其分支的外径及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左、右椎动脉管径相差较大,右椎动脉与左椎动脉汇合处,两者的压扁外径分别是1.35mm和6.52mm,左椎动脉与左小脑下后动脉汇合处,两者的压扁外径分别是6.43mm和1.53mm。讨论右侧椎动脉直径与正常值相似,而左椎动脉直径明显增粗,这可能是与一侧椎动脉长时间血流不畅,造成另一侧椎动脉代偿性的增粗有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约1/4的缺血性卒中累及后循环或椎基底循环。椎动脉狭窄可发生在颅外段或颅内段,占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20%。狭窄性病变,特别是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性病变并不少见。在一项47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造影研究中,18%的患者右侧、22.3%的患者左侧存在椎动脉颅外段近端不同程度的狭窄,仅次于颈动脉分又处的颈内动脉(ICA)狭窄而成为第2个常见的狭窄部位。采用血管内技术,目前已能够对上述狭窄进行治疗。

  • 标签: 动脉 治疗 诊断 循环 患者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椎动脉不同阶段的血流参数值,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方法对临床126例拟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椎动脉探查,同时对126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异常,主要为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较健康人减慢(峰值流速<30cm/s),并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呈峰值流速递减通常表现在进入第4横突孔之后,少数表现在进入第5横突孔之后,颈5-6段及颈外段峰值流速基本正常。RI与P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受取样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单一选区一个取样位置很难客观反映椎动脉血流的动力整体情况。2、126例患者X线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变直、棘突连线不一致、钩椎增生、椎间隙变窄等颈椎改变,但其影响程度不成正相关。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不同阶段 峰值流速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环形动脉瘤1例。患者女,39岁,头颅CT平扫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走行区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左外侧裂池及邻近脑沟内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见一巨大环形动脉瘤。术中证实为巨大囊状动脉瘤伴中心血栓形成。

  • 标签: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椎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和同期参加体检8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ACI组和健康组,颈动脉椎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velocity,Vd)。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CI组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压力指数较高,血流速度较慢(p<0.05);与非进展性ACI相比进展性ACI患者颈内动脉IMT、左颈总动脉Vs、左颈总动脉RI较高,右椎动脉Vs较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厚、血流速度减慢、IMT厚度增加,IMT增厚可能提示疾病危险程度增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椎动脉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各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改善头晕、头痛、颈椎痛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镇痛活络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颈部外用镇痛活络酊。观察两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活络酊可以有效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从而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标签: 眩晕 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7例患者中女性63例,男性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MRA及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97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61例(占62.88%),TCD异常83例(占85.56%).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MRA表现 诊断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眩晕
  • 简介:摘要椎动脉外伤后出血量大且凶猛,容易被误诊为颈动脉损伤,临床中颈部外伤单纯伤及椎动脉少见,我们诊治2例椎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患者1,女性,41岁,颈部外伤4 h,探查后行左侧椎动脉吻合+左侧椎前静脉修补+左侧颈内、颈外静脉结扎术,术后10 d患者出现头晕,颅脑MR检查考虑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椎动脉闭塞、狭窄,应用抗凝药物治疗4个月后头晕症状消失。患者2,女性,28岁,右侧颈部肿胀10 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椎动脉起始段假性动脉瘤,介入手术止血困难,暂行颈部填塞后予抗感染治疗,术后4 d行颈部探查+气管切开术,术后18 d再行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前气管套管拔除,右上肢肌力0级。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脊椎错位,包括微小错位(称错缝),产生的病机——神经血管障碍,介入各科的病率很高;目前又被医界所忽视,误诊误治率极高的疾病,定名为“脊障”;因此,椎动脉型的颈椎病的关键也是查找“脊障”。查找“脊障”在病因学上是一大发现.并诱发治疗学上的一场大革命。韦以宗教授从全新角度诊治“脊障”的途径,是一个大突破、大飞跃、各科大横向的联系;在临床上有独特的疗效,是中国整脊治疗模式的丰富发展,是治疗学上的一大进步。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床体 脊椎错位 血管障碍 误诊误治 整脊治疗
  • 简介:<正>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病变的发病情况逐渐被认识。对于手术、介入方式,本文对于VA重建术、VA腔内治疗、VA狭窄、夹层等治疗进展加以综述。VA解剖上分为V1~V4四段,由于V2和V4显露的难度,外科手术主要集中在V1和V3段。VA常见病变有栓塞、粥样硬化、夹层、大动脉炎、巨细胞

  • 标签: 椎动脉 腔内治疗 颈外动脉 治疗进展 颈内动脉 夹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