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的面部美容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应用射频治疗仪对30例求美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皮肤纹理、色泽、弹性及毛孔改变,治疗能量40~360J,每1~2周治疗一次,共5次;并对30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病情Ⅱ~Ⅳ级,治疗能量40~300J,每周2次,共5次。每次治疗前观察、记录临床反应并拍摄皮损图像,结合受治者的满意度于疗程结束1月后评价疗效。结果美容组的总有效率90%;痤疮患者组总有效率80%。两组患者满意度均在"好"以上。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侵入性射频治疗有良好美容效果,并可作为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射频 美容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性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MMS手术 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BYK-50型微波治疗仪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使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阴道微波治疗,通过实验室检查及阴道镜对比治疗前后宫颈炎的修复及分泌物性状.结果:112例患者中,年龄在18~53岁,病程为3个月至12年不等,都曾进行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使用阴道微波治疗后,治愈率高达85.7%,且阴道微波连续使用效果优于隔日使用.结论:阴道微波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无创伤、起效快,是一种理想的可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阴道微波 微波治疗仪 临床报告 BYK-50型 抗生素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国际勃起障碍功能问卷评分与患者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袁、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健康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勃起功能障碍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64.1%(77/120),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75.8%(91/120)。焦虑和抑郁得分均较国人常模明显升高(P〈0.01);回归分析显示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与婚否、病程、一般健康状况、抑郁、焦虑密切相关。结论: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病程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提示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勃起功能障碍 抑郁 焦虑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包皮环切术整形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共2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共11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共117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则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6.7%,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IIEF-5评分在术后评分出现下降,并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术后性功能受到影响,但观察组的影响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在TSS评分方面,对照组对比手术前后改变不大,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安全、美观,能够有效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整形 改良
  • 简介:目的:了解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确诊的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为好发于女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胫前紫红色至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中央为黄褐色萎缩伴毛细血管扩张,常伴发糖尿病。病理特征为栅栏状肉芽肿性皮炎,呈层状外观。结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较罕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早明确诊断。

  • 标签: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诊断 治疗
  • 简介:我科于2005年6月-2007年6月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做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 简介:寻常痤疮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病因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复杂性,根据痤疮的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已成为共识。我科针对痤疮患者中就诊人数较多的中度痤疮采用口服多西环素、蓝光照射和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的联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联合疗法 痤疮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2例流产、12例早产、2例死胎、84例足月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3例流产、42例早产、11例死胎、34例足月产,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例新生儿中,1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4例新生儿死亡、13例先天性梅毒、6例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100例新生儿中,3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24例新生儿死亡、43例先天性梅毒、22例宫内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临床特点 预防方法
  • 简介:由全国中医皮肤科重点学科带头人范瑞强教授、邓丙戌教授、杨志波教授主编,禤国维教授、欧阳恒教授、徐宜厚教授等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老专家主审,汇聚全国20多家高等院校、省市级医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精英编写的《中医皮肤性病学》(临床版)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 标签: 中医皮肤科 皮肤性病学 文献出版 临床 消息 学科带头人
  • 简介: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排卵,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一月一行者,发生在两次月经中期.期外排卵,是正常排卵期之外发生意外排卵的现象.王淑贞[1]指出:"临床有周期第7天前后性交而怀孕,是性交引起期外排卵,还是精子存活时间延长,尚不清楚."夏桂成[2]也谈到"在不孕症中……月经干净第1天开始连续3天同房,……在无锡某厂试验2人有效."得以怀孕.王淑贞根据这一临床事实推论为"期外排卵".细分析之,期外排卵,有排卵期前排卵和期后排卵两种.王淑贞的推论当为期外排卵中的期前排卵即泡发育早期的意外排卵.用临床实践检验这一理论,完全符合循证医学的内涵,对不孕症的调治和研讨安全期避孕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自1995年以来,在妇科不孕症的调治中研讨了这一理论.

  • 标签: 临床 探研 前期 月经来潮 月经中期 发生意外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 标签: 嗜酸性脂膜炎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应邀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拟文,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各科包括皮肤性病科在内的医生医学真菌学知识较为欠缺,真菌学基础较为薄弱,已经影响了对常见或/和少见真菌病的诊治质量的现状,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临床医生 皮肤性病科 价值 学习 真菌病
  • 简介:脉管畸形的诊疗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疑难性问题。相对低的发病率以及多个不同学科各自为政的诊疗,造成了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经验不足。脉管畸形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首先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同时其精确诊断要求深刻理解胚胎发育、病理生理的相关背景知识,熟知各种脉管畸形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形态学特征。

  • 标签: 脉管畸形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情况,为先天性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4年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39例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入选;②患儿母亲正规驱梅治疗5例、非正规驱梅治疗34例;③临床和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损伤、血液系统损害、骨损害、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脾大;④患儿均予以青霉素治疗,未见青霉素不良反应;⑤症状体征消失的有11例、症状体征好转17例、无改善3例。结论先天性梅毒中以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常见;早期先天性梅毒可以有皮肤黏膜、肝脏、血液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等多器官损害;青霉素是先天性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早期先天性梅毒的预后值得关注。

  • 标签: 梅毒 先天性 临床特征 青霉素
  • 简介:<正>61malepatientsranginginagefrom20-47,withanaverageageof38wereselected.TheirTPPAwerepositive,withRPRtiterfrom1:8-1:128.Besides,theydidn’tsufferfromanyother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Allthepatientsweredividedrandomlyintotreatingandcontrolgroup.Thetreat-inggroupconsistedof31patients,15withpri-

  • 标签: 早期梅毒 临床观察 suffer TITER TREATING LATENT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早期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降低临床误诊率,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方法收集30例临床资料完整被诊断为DFSP的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0.97±18.8)岁。术前80%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均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vimentin阳性率为100%,SMA、S-100蛋白阴性率为100%。16例行局部切除术,其中复发10例(62.5%);14例行扩大切除术,其中复发2例(14.3%)。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强调规范手术治疗重要性,探索新的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分析
  • 简介:对186例(男98例,女88例)吸注阿片类毒品海洛因成瘾者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性心理、性行为和性功能明显障碍,表现为吸注海洛因成瘾后98.6%性欲减退或丧失,性交次数由吸毒前平均5.6±1.4/周减少为0.3±0.1次/周,性行为方式由吸毒前94.8%以性交为主改变为84.6%非性交接触为主;其中男性海洛因成瘾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达32.2%,女性月经异常率达95.1%,性心理和性功能改变与吸毒水平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吸毒人群性心理和性功能变化在毒品依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发病学意义.对90例性功能障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性功能康复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性心理和性功能的恢复水平与脱毒治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 标签: 海洛因依赖者 性功能损害 临床意义 海洛因成瘾者 勃起功能障碍 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