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我国不同生产工艺的苯甲酸钠产品质量进行对比,并评价其生产工艺的优劣。方法通过多种调研方式了解苯甲酸钠生产工艺并进行分类和检测,将实验结果按2种不同生产工艺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结果通过有关物质研究发现,中和工艺苯甲酸含量和杂质总量略高于精制工艺,其他未知杂质总量和杂质个数则精制工艺均高于中和工艺。从无机杂质和含量测定各检测结果来看,2种工艺均未显示出明显区别。整体而言,2种工艺质量控制水平基本相当。结论精制工艺需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料供应商;中和工艺中合成用到的反应试剂的质量是影响该工艺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质量控制上与精制工艺相比更具有自主控制能力。
简介:对分离自南海海绵的真菌R!niciHiumterrestre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1D,2DNMR)确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cyclo(glyeyl-D—proline)(1),cyclo(L-prolyl-L-alanine)(2),cyclo(L-prolyl—D-alanine)(3),cyclo(L-leucyl—trans-4-hydroxy—L-proline)(4),cyclo(L-leucyl-cis-4-hydroxy-D-proline)(5),cyclo(L-trans-(4-hydroxyprolinyl)-L-phenylalanine)(6),hexylitaconicacid(7),hexylitaconicmethylate(8)。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得。
简介:尽管用于药物开发的经费和时间逐年攀升,但近些年来被批准上市的新化学实体类药物却很少。随着计算化学学科的进展,辅助以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越来越多有前景的疾病治疗候选药物被发现。多种药物化学策略被发展用于药物早期评价研究。尽管如此,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候选药物开发的成功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本文主要综述了药物开发早期阶段新化学实体发现和评价的代表性案例。
简介:目的对打破碗花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用70%的乙醇进行提取,所得浸膏用水分散后,经石油醚-正丁醇系统进行萃取,将所得正丁醇层经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其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caulosideD(1)、huzhangosideB(2)、huzhangosideC(3)、hederacolchisideE(4)、clematiganosideA(5)。结论除huzhangosideB外,其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简介:ThebookChemicalComponentsofSourcePlant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ee-volumes,compiledbyJia-JuZhou,etal.,scientists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publishedbytheSciencePress,Beijing,2009)isalarge-scalehandbookderivedfromtheauthors'long-termstudiesonchemicalandpharmac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Thisbookof9.6millionwordsincludes23033chemicalcomponentsisolatedfrom
简介: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药学各学科中广泛渗透,对传统的药学专业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生物化学课,使其在内容、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保证传统生物化学理论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尤其是学科新方法和新进展的介绍;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作为专业基础课的职能.但由于这门课程的专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普遍反映吃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当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注入式的模式,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生物化学课进行调整和改革.
简介: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Hook.f.etThoms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3)、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葡萄糖(5)、桂皮酰胺(6)、对羟基桂皮酰胺对羟基苯乙胺(7)、小麦黄素(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芹菜素(11)、山奈酚-4′-甲醚(12)、山奈酚(13)。其中化合物1、5、6、7、12、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安丸方中的泻下成分与止泻成分,并对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蒽醌进行定量测定。方法:利用LC—MS对胃肠安丸复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色谱柱:KromasilC18色谱柱(250mnl×4.6mm,5um);流动相:甲醇-0.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总质量分数在1.03mg/g以上,平均回收率为100.38%,所得结果的RSD值均小于2%。结论:LC—MS分析确定了胃肠安丸中的12个成分,其中既有止泻作用成分又有泻下作用成分,对其中具有明显泻下作用的葸醌类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探讨胃肠安丸的作用物质基础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