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正>西峡县人均山坡面积11亩,森林覆盖率74.9%,足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八五”以来,西峡县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林种结构和产品结构为突破口,以林产品加工为龙头,大办绿色企业和林产工业,实行集团开发,规模经营,通过建基地、搞加工、建市场、办流通,加快林业产业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县林果业直接年收入已达1.5亿元,以林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年创产值4.1亿元,实现税得4200万元,分别占工业企业产值及税利的70%和65%。林业产业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西峡县依据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结合荒山绿化和长

  • 标签: 林业产业化 西峡县 食用菌 林产工业 林种结构 林产品加工
  • 简介: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及经济现代的必然手段和必然结果。城市一方面为国家、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养育,能源、交通和产业体系重新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越来越多,市中心出现“热岛、雨岛、混浊岛、干岛、温岛”五岛现象,因此,在

  • 标签: 产业化构想 城市绿化产业化
  • 简介:海尔和华为都是在国内国际化做的比较早和比较好的企业。海尔在2005年对外就传播“1000亿,世界的海尔”。全球销售额是1000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大约在100亿元左右。占整体销售额的10%左右。华为海外销售额2005年达47.5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额82亿美元的58%。产品销售达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标签: 国际化 海尔 华为 销售额 产品销售 人民币
  • 简介:石漠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区石漠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04年-2005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土地监测工作。针对岩溶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单纯依靠遥感技术对于植被覆盖下的地类判别的局限性,本次监刷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个县(市、区),监测区总面积107.14万平方公里,监测区内岩溶面积为45.10万平方公里。参与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600入,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1.2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5000多万条。主要监测结果如下:

  • 标签: 石漠化土地 岩溶地区 遥感技术 监测工作 地面调查 国家林业局
  • 简介:<正>近年来,鲁山县林业局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造林绿化模式,使全县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在2001年春、秋两季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该县造林成

  • 标签: 造林模式 造林质量 鲁山县 造林改革
  • 简介:对在海南岛儋州林场实施的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尾叶桉、刚果12号桉施肥与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期尾叶桉、刚果12号桉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不同的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尾叶桉生长的施肥效果是:B2NoP150K160>B4N90P200K160>B3N90P150K160>B1N0P0K0(对照);对刚果12号桉的效应是:A3N90P15K160>A4N90P200K160≥A2N0P150K160>A1N0P0K0;在相同的密度下不同的株行距配置方式对尾叶桉、刚果12号桉的生长无影响,差异不显著。3年生刚果12号桉整地、密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整地,施肥对家系和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和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极显著;密度仅对刚果12号桉无性系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显著。三因素对刚果12号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为:整地>施肥>密度。3-6年生的四种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管理措施下,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确保人工林实现丰产的关键;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措施下,刚果12号桉行间间种绢毛相思比间种大叶桃花心木生长量高;粗果相思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地区发展潜力比马占相思大。

  • 标签: 海南岛 桉树 相思 丰产林 栽培模式
  • 简介:产业竞争论、资源论、合作论与变革论并没有突破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服务效率的困境,商业模式创新是森林公园旅游服务效率增长的源泉。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基于市场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和产业对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的冲动,探索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的创新途径就是洞察市场价值主张、构建价值创造系统和获取价值的盈利模式。基于国内森林公园旅游服务核心要素的筛选,构建了其商业模式的表达模型,提出了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商业模式创新途径:(1)景观和环境的价值主张创新;(2)技术和文化的营运系统创新,(3)网络和体验的盈利模式创新。

  • 标签: 森林公园 旅游服务 商业模式 创新途径
  • 简介:三门江林场自1999年起,对场子弟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经过一年多"国有民办公助"办学模式的积极尝试,取得了可喜成绩:首先教学质量提高.2000年毕业两个班,参加中考89人,成绩全市排名18,企业学校前3名.其中进入区、市重点高中的有9人.二是学生生源拓宽,人数增多.1999年以前学生仅限于场内子弟和附近农村的子弟,如今的新生有许多来自柳州、南宁等地市,总数达到880人,创历史新高.

  • 标签: 林业系统子弟学校 办学模式 国有民办公助模式
  • 简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工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规模经济.它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做强做精'与相互竞争,更是众多企业互相依存、互为唇齿的'物以类聚',最终咬合成具有竞争力产业链,即产业生态系统.通过对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区现有森林公园基本建设情况的调查,结合产业集群理论,提出国有林区未来森林公园集群化建设发展模式.

  • 标签: 产业集群 森林公园建设
  • 简介:在快速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苏南地区新农村绿化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通过对苏南新农村建设实例分析,结合昆山市新农村绿化实践,从三个层面对苏南村庄绿化模式进行探讨。宏观上打破单个村庄为单位的限制,从大尺度上对乡村绿化规划布局进行研究。中观上对村庄的整体绿化形式进研究,分别对城镇型、城郊型、乡村型三类村庄的绿化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微观上对单个村庄内部水网、路网、农田林网、公共绿地等进行具体的绿化模式研究。并对不同绿化模式建设实施提出建议。

  • 标签: 苏南 新农村 绿化模式 昆山
  • 简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也更加追求实际的教学效益,建立完善而有实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得以成功运行的关键。本文以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个案,从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英语教学、国际视野的培养等方面,就建立一个面向国际的经济管理学科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 标签: 中外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 经济管理学科 英语教学
  • 简介: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所谓"+"就是将互联网作为平台与金融、商贸、医疗、教育等不同领域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实现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

  • 标签: 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 教学模式 改革 课程 防范
  • 简介:阳泉市地处太行山腹地,山大沟深,岩石裸露,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土撬石,绿山富民,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1989年以来,全市推行了"按单位统计人数、按人数确定任务、划基地进行栽植、定期限进行验收、视成效予以奖惩"的义务植树责任制后,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整个造林绿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义务植树 出路实现 实现基地化
  • 简介:在广泛调查、收集资料与图片、试验结果、科技成果、征询专家意见等的基础上,将各项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等组装配套,应用VisualFoxPro6.0软件建立相关数据库12个,将所有原始资料按不同数据类型输入数据库,形成完整的优质苹果规范栽培微机咨询系统。该系统可查询原产我国的苹果属11个栽培原种的分布、形态特征等;主要栽培品种元帅系18个、富士系19个、金冠系9个、杂交系32个品种的来源、生长特性、果实形状与品质等;查询规范栽培技术,包括树木生长发育和结果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优质苗木培育、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苹果采收、分级与包装、贮藏保鲜等。查询危害苹果的62种害虫、51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等技术信息。

  • 标签: 苹果 栽培 软件开发 咨询系统
  • 简介:规范与诱导人类行为的传统社会伦理隐含的结构与水平性缺陷,催化生态危机;须对传统社会伦理原有两个价值取向(获取资源能力取向、分配资源公平取向)维度的规则进行生态“洗礼”,使社会伦理结构增加生态价值取向维度,作现代建设进程中的整体性生态之变。

  • 标签: 生态危机 伦理缺陷 伦理生态化
  • 简介:从哲学观上看,文化是哲学的背景,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的思想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哲学的民族性。因此,西方环境哲学仅仅是属于西方民族的“西方环境哲学”,而不是普适于所有民族的“一般环境哲学”。西方学者所创造的环境哲学理论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并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逻辑构造起来的,因而这种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存在着先天的理论缺陷和困境: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是对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否定。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理论实质,就是要在自然与人之间作出选择:“到底应该用人去消解自然呢,还是用自然去消解人?”由于二者都以消灭对方为基本的价值指向,因而我们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内部找不到使这两个“中心论”得到和解的任何可能的途径。西方的环境伦理学仍然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架构下,按照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去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问题,也必然陷入理论困境而不能自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不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分法”,而是采用“天、地、人”的三分法,通过“道”去解释“天、地、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坚持“德”与“道”的统一性,用“道”解释“德”:“道”是“体”,而“德”就是按照“道”去行“人之事”。“德”,不是由外部强加给个人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通过对“道”的“体悟”而达到“觉”的一种“境界”(觉悟),这种“德”就是“道德”。西方环境哲学要想消除它所遇到的理论困境,就需要从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去寻找新的理论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是环境哲学的“故乡”,它对于当代西方的环境哲学�

  • 标签: 哲学观 环境哲学的民族性 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缺陷 环境哲学的故乡 环境哲学中国本土化 环境哲学的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