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提高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储量预测准确程度,在对比分析我国上世纪煤田地质勘探解吸法和近期煤层气勘探美国矿业局直接法实测气量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梯度法获得了将晋城、潞安、阳泉矿区主采煤层解吸法实测气量校正为直接法气量的系数,探讨了气量校正系数与煤层埋深、煤级的关系。研究成果提高了解吸法实测煤层气量数据的可靠程度,有助于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价。

  • 标签: 沁水煤田 解吸法 直接法 含气量 校正系数
  • 简介:鄂西铁矿矿建造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铁质岩组成。共生岩石组合具有明显的稳定型沉积特点,石英净砂岩、泥质岩、灰岩及具有鲕状结构的铁质岩均形成于稳定陆块的滨海环境。建造内未发现火山沉积和热水沉积,物源均来自周围古陆。建造形成过程中,盆地拗陷幅度小,沉积物厚度薄,属地壳沉降和物源补偿低速率共生模式。

  • 标签: 建造分析 沉积铁矿 泥盆纪 鄂西
  • 简介:煤层气量是确定煤层气有无开采价值的决定性参数。气量包括现场解吸气量、残余气量和逸散气量。本文重点介绍:现场及室内煤层吸附气量的测定方法;USBM法、Smith-William法和曲线拟合法求取逸散气量:及分析影响气量的因素。

  • 标签: 煤层气 含气量 开采价值
  • 简介:以沁水盆地南部3#煤层和15#煤层为对象,采用类比法、内插法等方法对该区气饱和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饱和度值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增;气饱和度与煤储层埋深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即气饱和度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降低。3#煤层气饱和度总体上高于15#煤层。通过对气饱和度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气量和埋深对气饱和度影响最大,煤厚影响显著。并根据气饱和度特征,将沁水盆地南部划分为三个区,其中,Ⅰ区为煤层气开发前景最好的区块,Ⅱ区块次之,Ⅲ区块最差。

  • 标签: 含气饱和度 储层压力 饱和含气量 实测含气量 沁水盆地南部
  • 简介:按照《GB/T19559-2008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延川南区块内主采煤层的煤样进行气量的测试。以不同的损失时间对气量的测定值作图,发现煤样的总气量随着损失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分别以同一解吸温度和不同的解吸温度得到的数据做线性回归图,通过两张图中直线斜率的对比,发现煤样的总气量随着解吸温度的减小而减小;建议采集损失时间较少的煤样按照储层温度来恒温解吸,减小其在煤层气气量测试中产生的误差,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延川南区块 煤层气 含气量 影响因素 损失时间 解吸温度
  • 简介:本文利用沁水盆地A区的煤心实验数据和测井资料,以煤层结构为基础,分析煤层结构与气量关系;并进一步利用常规测井对煤层结构评价,结合常规测井曲线与气量的关系,建立了以煤层结构为基础的多元回归方法的煤层气量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际煤储层资料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煤层气量的计算精度,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测井信息。

  • 标签: 煤层气 含气量 煤层结构 测井曲线
  • 简介:基于黔西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工程,分析研究表明井田煤储层压力封存与顶底板岩性封盖条件好,主要煤层气量高、气高-过饱和,具良好的成藏及开发条件。井田煤层气资源富集平面上受煤层埋藏深度、顶底板岩性及井田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垂向上主要受煤层厚度控制。合层排采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见套压前的动液面降幅,以提高压裂液返排率;并严格控制憋压幅度,避免层间干扰带来严重的储层伤害。

  • 标签: 黔西 松河井田 煤层气 含气性 合层开发
  • 简介:本文通过笔者在工作中的设计经验和实际工程建设与运行的情况,浅谈井工煤矿污废水的环保处理措施。

  • 标签: 井工煤矿 污废水 处理措施
  • 简介: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二段法工艺处理食品加工废水,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CODcr800—1500mg/L,BOD5320—600mg/L,SS200—500mg/L,pH5~7时,CODCr,BOD5,SS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 标签: 食品废水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 简介:为确定延川南区块2号煤层气量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利用地质资料和已采煤层实际煤层气量数据,研究了2号煤层气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了煤层厚度、埋深、煤的变质程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作用等因素对气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号煤层气量在区域上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是2号煤层气量分布的主控因素。区内张性的正断层对煤层气的富集起到了是破坏作用,导致了正断层周围形成了气量的相对低值区;研究区相对滞留的水动力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富集。

  • 标签: 延川南 含气量 煤层 控制因素
  • 简介:本文以保田-青山区块以往的地质勘查及研究成果为参考,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煤地层、煤质及煤层气参数井各项资料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17^#和19^#煤层煤层气量主要受埋深、构造、煤层厚度、盖层和煤类等几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区各地质因素对煤层气量变化的影响,总结了该区目的煤层气量变化规律。

  • 标签: 含气量 埋深 构造 厚度 盖层 煤类
  • 简介:通过分析和顺区块15#煤层气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变化特征,发现:1000米以浅15#煤层气量分布与煤层埋深相关关系不明显,受构造陡坡带影响较大;深部随埋深加深,气量有增大的趋势。陡坡带、顶板泥岩和煤层厚度共同控制15#煤层气量横向上的变化;煤的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的非均质性控制了单井15#煤层气量纵向上的差异。

  • 标签: 含气量 分布特征 陡坡带 顶板 煤厚 镜质组含量
  • 简介:山西煤层气处理中心生产污水中乳化油含量较大,达到3000~4500mg/L,超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数百倍,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污水处理要求。通过理论分析了聚结法除油可行性并通过相关室内试验验证后,将聚结处理装置应用于现场实践。该装置能够有效地清除了污水中的悬浮物、煤粉与乳化油,优化改造后煤层气处理中心平均每月清除并回收利用废润滑油2.5t,即解决企业环保问题,又为使油品资源回收成为可能。

  • 标签: 煤层气田 聚结法 污水处理 乳化油
  • 简介:基于对阳泉矿区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和实验室的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性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地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煤层气量分布总体呈现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总体趋势。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分片性,而垂向上变化较复杂,具有分段性特征。矿区具有主采煤层气量南高北低的总体分布特点,其中煤层厚度对局部区域合气量异常影响显著。

  • 标签: 阳泉矿区 煤层气 含气性 地质因素
  • 简介:本文依据煤田勘探地质资料和煤层气井钻孔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从沉积建造与后期改造等方面分析了胡家河-小庄井田4号煤层气量的控制作用;通过相关分析及多元统计方法,得出4号煤层气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煤层顶面至安定组范围内泥岩和粉砂岩的厚度与4号煤层厚度,构建了4号煤层气量预测数学模型,并对全井田4号煤气量开展了预测,研究成果对指导矿井煤层气(瓦斯)抽采与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含气量 控气因素 建模预测 4号煤层 胡家河-小庄井田
  • 简介:本文以平顶山矿区首山一矿为例,根据Langmuir方程和排采过程中实测的临界解吸压力计算了四:煤层气量。结果显示:四2煤层气量为6.42~7.45m2/t,平均为6.94m2/t,是煤层气量测试结果的1.15—1.34倍,平均为1.26倍;同时,运用运移理论探讨了煤层气量测试结果失准的原因,认为由于松软煤层煤体抗压、抗拉强度小和取心过程中钻具对煤心碰撞、切削作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松软煤层气量测试结果的失准。考虑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应对松软煤层气量测试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地校正。

  • 标签: 松软煤层 首山一矿 含气量
  • 简介:硫化铅锌矿在使用浮选法进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选矿废水,该选矿废水中的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离子等往往超过水质标准限值.选矿废水直接外排会扰动矿区及周边的水体环境,直接回用会使选矿生产指标波动并恶化,因此铅锌矿生产企业必须对选矿废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回选矿厂供生产使用.以陕西凤县东塘子铅锌矿为例,阐述选矿废水全循环使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效果.为减少选矿废水对生产及选矿指标的影响,对选矿废水的循环量、水质进行了分析及监测,查明了影响选矿生产的原因;通过调研与研究,设计出适合该公司的废水处理工艺,通过不断调整优化选矿药剂制度(包括改变石灰的加药点及降低了石灰的用量,应用Z-1浮选剂,应用MB捕收剂及BK204起泡剂,降低了硫酸铜、乙硫氮的用量,停用Na2SO3、K2Cr2O6、Na2 CO3、ZnSO4、黄药、松醇油等药剂...

  • 标签: 铅锌选矿废水废水处理选矿药剂制度石灰Z-1浮选剂自然沉降全循环使用
  • 简介: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滇东晚二叠系煤田正常地层层序下钻孔见煤前的一般岩心岩性特征,对指导见煤预告、钻机钻遇煤层、地质鉴定员等有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根据区域性特点滇东晚二叠系煤地层称为宣威组或长兴组+龙潭组,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煤地层的特性、煤层、岩层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白龙山煤矿勘探及老厂矿区勘查的成果资料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滇东二叠系煤地层、煤层的顶底板特征与变化规律,对滇东煤田勘探设计、煤层认知有参考价值,同时可较准确提前预告煤层,有利于钻探中更好的控制钻速钻深和煤层厚度,同时为对该区域地质深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岩性及特征 聚煤作用 见煤特征 标志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沁源地区进行详细地质研究,从多个角度归纳了该区两套煤层气量特征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沁源地区煤层气量主要受构造、煤层埋深、厚度、沉积共同控制,其次为顶底板岩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2号煤层气情况受后期构造影响较大,而9+10号煤层气性相对来说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生气能力以及围岩结构特性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本区东南部为2号煤层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中部为9+10号煤层的有利目标区。

  • 标签: 沁源地区 煤层 含气量 控气因素
  • 简介:以G盆地为例,介绍澳大利亚现场采用的美国矿业局“USBM”方法的工作流程。通过与国内运用的煤层气量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全尺寸岩心进行试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利用解吸实验结果研究煤层解吸特征。研究表明G盆地二叠系煤层解吸率普遍大于80%,吸附时间多数小于1天。通过对不同时段解吸气组分变化的分析认为,在煤层气量较低的情况下,气量和解吸气组分是影响解吸速率快慢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澳大利亚煤层气含气量全尺寸岩心 解吸特征吸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