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11月2日至5日,为纪念著名戏史专家钱扬先生120周年诞辰,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及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联合主办的'钱扬学术成就暨第八届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平湖隆重举行.

  • 标签: 钱南扬 戏曲史 学术成就 国际学术研讨会
  • 简介:一、入幕之因缘及其始末据蔡守夫人谈月色回忆:“1917年,李根源到广东为督办,邀请蔡守为秘书长。赵藩为广东交通部长,又请蔡守为秘书长。杨永泰为财政部长,又请蔡守为顾问。”。这则信息透露了蔡守在国画研究会成立前夕的具体活动情况。不过,谈月色文中提到蔡守所担任的职务,在军政府任职名单中没有找到,反倒在李根源《雪生年录》所公布的幕僚名单中。

  • 标签: 李根源 蔡守 因缘 国画 赵藩 笔墨
  • 简介:戲《張協狀元》,内述"九山書會,近目翻騰",其中第二十六齣由丑扮村夫唱兩支【吴小四】曲,丑並稱此二曲"我弗做,是我書院中雙老哥做"。"書院"即書會。據此,《張協狀元》的作者應是南宋時期温州九山書會裏一位姓雙的書會才人。今再對此説作補證,並回應有關質疑。

  • 标签: 張協狀元 南戲 書會 雙才人
  • 简介:1957年夏,著名学者陈中凡给他的研究生吴新雷布置了一项特殊而别致的学习任务:派他到浙江师范学院游学,向一位老先生当面请益,并设法请其来南京大学任教,以恢复和发扬该校由曲学大师吴梅所开创的戏曲研究的优良学术传统,而这位老先生正是吴门弟子。

  • 标签: 戏曲研究 宋元南戏 南戏研究 戏曲作品 汤显祖 戏曲史
  • 简介:“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是指聚焦于内陆边界——国境线两侧族群音乐文化关系的跨地域比较研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和“跨族群一地域音乐比较研究”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互补、互渗的两个相关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重点多半是放在后一方面:国外学者偏重于东南亚国家的局部性研究和比较,中国学者则注重考察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关系。新世纪以来,“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开始得到重视。在云南与周边佛教音乐文化圈关系上,笔者提出有必要从中区分“地域性——原生文化层、区域性——次生文化层和整体性——再生文化层”三个层面,并结合佛教节庆活动的语境去进行研究。

  • 标签: 云南与周边 东南亚 跨界族群 南传佛教文化圈 仪式音乐 节庆仪式活动
  • 简介:我和宋士芳相识三十余年,可谓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宋士芳的名字在当今海内外京剧界无人不晓,是公认的京胡名家,列入当今京胡三杰,即“北燕尤关外宋”。北燕指北京名琴师燕守平,尤是指上海的名琴尤继舜,关外宋即指黑龙江的宋士芳。

  • 标签: 京胡 北燕 名家 燕守平 黑龙江
  • 简介:依据情理推断,早期戏的韵系是以温州方音为基础的,等到戏之曲成熟为“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时.其韵系便向宋人词韵靠拢了.而从今传宋元戏作品看。其韵系虽然与北曲韵系不同,但两者间却又有相同之处;戏的韵部,如以通行的《中原音韵》来解读,固然也有一十九部,但是戏“合韵”现象极为普遍,而“合韵”其实就是一个韵部,因此戏的韵部实际只有十个;戏有入声字.因此入声韵单押及入声字与平上去三声通押就成了戏所独有而北曲所无的现象,而一宫、一套、一曲均一韵则是戏押韵的基本形态。

  • 标签: 南戏 韵系 韵部 押韵
  • 简介:施光早期的成名作艺术歌曲《囚歌》是以叶挺的同名诗作作为歌词,作品通过特殊的旋律动机、调式、力度、表情等布局,将音乐元素与之巧妙地结合,塑造了革命者、黑暗势力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艺术形象成功塑造的背后是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与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的综合呈现。

  • 标签: 施光南 《囚歌》 音乐学分析
  • 简介:明人书法,沿袭宋元发展之势,加之上层统治者的倡导,习书之风大行,书家辈出,仅《佩文斋书画谱》一书所栽即有一千五百三十二名之多。诸如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张瑞图等,他们不仅以鲜明的书艺个性给后人以深思与启迪,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明代书法的繁荣。

  • 标签: 书法 三十二名 张瑞图 佩文斋 赏析
  • 简介:“北碑帖论”是阮元把考据学的方法运用于书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北碑和南帖概括了自秦至清二千多年书法艺术的演变规律。这一理论模式的构想,使人们清楚地明辨了中国书法历史的轨迹,觉悟到中国书法的发展道路在于北碑帖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从而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阮元是对中国书法艺术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他树起了碑学的大旗,开启了清代书坛的一代新风。

  • 标签: 北碑 中国书法艺术 书风 碑学 楚地 书学研究
  • 简介:泉州音是世界级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中国音乐古老的活化石.音琵琶不仅是音乐队中的主奏乐器,而且在音演奏中起着指挥性的作用.“弹”、“挑”是音琵琶最常用的基本技法,也是音琵琶演奏的根基,音琵琶的指法大部分是由“弹”、“挑”组合而成,因此“弹”、“挑”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琵琶乐曲的演奏质量,不容忽视.“弹”、“挑”衍生的这些技巧大大地丰富了琵琶演奏的表现力,有力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标签: 泉州南音 琵琶演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 传统 艺术感染力
  • 简介:资料显示,明初,音在南洋华侨中,已有一定影响;近三四百年来,更成为东南亚普遍演唱的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新加坡“云庐”是研究音的主要社团,拥有琵琶高手丁子汇、洞萧高手叶宏清、张孙滚等人。由于演出水平很高,经常产生轰动效应,吸引众多听众。弦友们以此筹款援助中国抗日战争,引起日本人的嫉恨,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抗议”,英国殖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压力,收回“云庐”准证。于是,弦友们于1940年另组湘灵音乐社。

  • 标签: 湘灵 音乐 乡情 华夏 新加坡 东南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06
  • 简介:1995年12月13日至23日,以已故著名音艺术家丁马成先生之子丁宏海任团长,王碧玉,郑旨云任副团长的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赴闽演出团一行三十三人,回到音的故乡闽南作为期十天的访问演出。著名爱国华侨张天章,陈永佐先生担任访问演出团顾问,著名爱国华侨沈玉梅女士以及曾经在国际乐坛获得殊荣的著名音演唱家王月华女士担任该团领队。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博士应邀随团访问。团员有湘灵音乐社戏曲音乐导师吴启仁先生,音指导魂伦祥先生,戏曲艺术指导林少凌先生,编舞导师郑芳林先生,财政管理吴汶娇女士,以及演员,乐队等。

  • 标签: 湘灵 音乐 访问演出 闽南 新加坡 爱国华侨
  • 简介:美”作为美声唱法云南本土化成功的代名词,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现象事实为依据,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其成功的原因做出了初步地梳理和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声唱法本土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提高传统西洋美声唱法水平的同时,如何创造出美声唱法本土化的“实体介质”是美声唱法本土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滇美 美声唱法 本土化 实体介质
  • 简介:一、概况《东南文化》1990年1~3期发表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先生文章,该文5万多字,分六章系统地研究了印度和中国佛教造像的起源,他认为,汉晋时期由中印度经长江流域至日本存在一个受秣菟罗造像风格影响而形成的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简称为"传系统")中国早期佛教造像先兴于

  • 标签: 佛教造像 秣菟罗 汉晋时期 魂瓶 传播系统 早期佛教
  • 简介:福建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郎君唱等,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典雅优美、委婉恬静的音乐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闽南这片沃土,并广为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远播港澳台和东南亚一带.有人把音称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树,那么闽南文化则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忙碌生产活动的同时,固有的文化理念和美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音这一古老的音乐如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并喜爱这门艺术成为许多音艺术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我对音艺术传承和创新的几点思考:

  • 标签: 福建 南音 地方高校 创新 发展历史 传统美学思想
  • 简介:汉代音乐文化不仅汇集了先秦音乐文化之大成,还融合了西域文化的音乐元素,展现了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雅俗共赏的多元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以及高超的演艺水平。形成了汉代特有的音乐文化时代特征。这种特有的音乐文化对曲项四弦琵琶的引进及其演奏艺术的演变具有重大的影响,是我国音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萌芽阶段。

  • 标签: 琵琶演奏 演奏艺术 现代音乐 南音 文化艺术 音乐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希主要艺术论著的文本细读,探寻形象、绘画,以及艺术的本质。在希看来,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在人与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意义的关联。首先,艺术以其可感知的物质性触及了人并使人被触及,从而打开了一个世界,一个使意义生成的世界;其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追忆,在追忆中体味世界与存在的意义。

  • 标签: 南希 意义 艺术 宗教题材绘画 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