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笔者调研走访了花腰傣不同支系居住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以及中玉溪市新平县嘎洒、漠沙、元江甘庄地区。通过使用各类测色工具对上述地区不同支系花腰傣服饰色彩进行实物测色,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上述地区花腰傣各支系服饰色彩异同点。

  • 标签: 滇南 滇中 花腰傣 服饰 色彩异同
  • 简介:本草学”是我国伟大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它自成体系,饮誉世界。本草学的整个知识谱系滥觞于中华文明,具有名实、体性等,形成了中国式的博物学范式。

  • 标签: 本草 本草学 中医药 博物学
  • 简介:民族民间舞蹈浓缩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与审美理想。彝族尼苏支系中盛行的传统舞蹈栽秧鼓舞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的存在方式。本文通过对彝族尼苏支系栽秧鼓舞起源传说的梳理,分析了栽秧鼓舞与农耕生产的关系,进而对栽秧鼓舞的农耕文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 标签: 滇南彝族 尼苏支系 栽秧鼓舞 农耕文化
  • 简介:越南北部倮保人与中国彝族尼苏人是一个择地而居,在中国、越南、老挝等国均有分布的跨界族群,隶属“彝”群体。本文研究中越部分,暂不涉及其它国家。越南北部傈保人与中国彝族尼苏人之间在族群上是否有渊源关系,是中国彝族音乐乃至彝族研究与越南之间能否搭建起桥梁最关键的一环。从研究范畴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境内彝族音乐,对境外保保人的音乐鲜有关注。本文从跨境的角度,把中国彝族音乐的研究拓展到了彝族迁徙的最南端,由此来纵观彝族的整个分布与迁徙,为彝族的音乐研究乃至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 标签: 族源关系 倮倮人 尼苏人 中越
  • 简介:文化与印度河文明的瘤牛形象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很难说哈拉帕文化对文化产生过影响,但不排除公元前4世纪左右,云南由印度引进瘤牛后与当地普通牛杂交的可能。根据考古学、文献资料以及遗传学以mtDNA的研究成果,云南很可能就是中国最早引进瘤牛的地方。瘤牛传入中国的路线不大可能从北方传入,但有可能从印度、东南亚进入云南。由于横断山区高山深谷的阻碍,尽管蜀身毒道是古代云南赴印度的最短行程,但通行的可能性较小。结合印度、泰国考古资料,瘤牛可能是从印度海航至缅甸、泰国,通过怒江、澜沧江北上,抵达云南境内。

  • 标签: 瘤牛 滇文化 哈拉帕 蜀身毒道
  • 简介:日本江户时期盛行“蘋派”绘画.本文论中国画家沈铨(号蘋)与日本蘋画派的传承关系以及“蘋派”绘画对日本画的“改良”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日本南画 沈铨 南蘋画派
  • 简介:孙继(1928-)音乐教育家、音乐史学家。祖籍安徽和县,出生于芜湖市。1950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曾赴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长期在山东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94年离休。历任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兼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1-3届)委员、中国高师音乐史学会会长、

  • 标签: 音乐教育家 教育委员会 上海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 简介:碑学和碑派书法以及南北书派问题,是近两百年来书法史上的一个热点论题。清代学者阮元在他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帖论》两文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南北分派和北碑帖的观点。对此,后世的争议颇多,至今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等派碑刻资料的粗略整理,重新提出“碑”这一概念,以与北碑、帖相应,并对碑源流、碑与帖、碑与北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 标签: 北碑 碑学 书法史 东晋 争议 源流
  • 简介:[曲头]民俗传统绽新花,我唱的是,宣文化,旭日朝霞。常言道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看今朝,京城文脉更繁华。[数唱]

  • 标签: 唱宣南
  • 简介: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何最近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成功。音乐会上,何演奏了贝多芬奏鸣曲OP10NO2、肖邦的船歌OP60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OP23NO1——10。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贝多芬、肖邦以及拉赫玛尼诺夫这三位伟大作曲家的差异都是巨大的:

  • 标签: 钢琴独奏 音乐会 贝多芬奏鸣曲 南南 拉赫玛尼诺夫 上海音乐学院
  • 简介:湖琴声》是赵晓生先生根据月琴独奏曲《数西调》改编而来,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风味。整首乐曲模仿了月琴的弹奏效果,利用原曲目的主题旋律,进行变奏发展。《湖琴声》是中国钢琴练习曲,在提高学生钢琴技巧、培养审美能力方面都大有裨益。推而广之,面对现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只注重西方音乐作品,而忽视本土音乐文化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湖琴声》的演奏特点,希望能够为其他的钢琴学习者提供帮助。

  • 标签: 《滇湖琴声》 演奏特点 力度控制 创作手法
  • 简介:“张”北“溥”吴晓丁“张北溥”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传一时的提法。过去中国画坛常有“某”北“某”的类似叫法。这里的“张北溥”指的是张大千和溥心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台湾锦绣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中国现代名家画集》系列中,把张大千、溥心畲编...

  • 标签: 张大千 溥心畲 中国画坛 出版有限公司 合作出版 浅绛山水
  • 简介:本文将从泉州音的乐史寻踪、音构成、薪火传承、学术探索、古乐今貌等几个方面论述泉州音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传承发展。

  • 标签: 泉州南音 文化价值
  • 简介:<正>以往虽有学者对戏的名称进行过考证阐释,但尚感不够系统深入,至今仍有一些问题不甚明确或有不同见解,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一"戏"名称始于元元以前未见有"戏"名称的记载。根据现有资料,最早记载

  • 标签: 戏曲形式 温州杂剧 《南词叙录》 副末 邓聚德 张协状元
  • 简介:音是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一个乐种。听过音的人,不论喜不喜欢,都无法否认音之特别。缓慢、从容、优雅,是音给人的最初感受,而这种感受容易引发两种极端反应,一种被深深吸引,认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另一种则失去耐心,认为这种音乐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传统音主要用于人们修身养性、自娱自乐,所以南音人不会迎合他人喜好而改变音。当前那些加快速度,加入各种表演,融合了舞蹈、身段等因素,以满足大众审美的音,

  • 标签: 音乐特点
  • 简介:尺八是我国古代的一件重要吹奏乐器,其名初始于唐代,汉魏时期已出现同类乐器,于唐代得到兴盛,广泛应用于唐代宫廷乐舞、乐部及民间俗乐中,并于唐宋两次东传至日本,在日本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至今;而在中国一方,尺八却走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尺八自宋元之后逐渐消失,至明末最终退出音乐历史舞台.20世纪初期尺八一词又不断重现于音乐舞台上,学术界称尺八存活于福建音的洞箫之中,称音洞箫又名音尺八,是我国唐宋时期尺八的遗制,这一论断得到了普遍赞同和广泛应用,似乎已成定论.那么音洞箫究竟是不是尺八?是否为唐宋尺八结合的遗制?本文将对此两种乐器做一细致的横向性比较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明确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原音洞箫的本来面貌,纠正对音洞箫长期以来的误称,为音洞箫正名.

  • 标签: 南音 洞箫 唐宋时期 吹奏乐器 音乐历史 舞台
  • 简介:《锁枝》(或称《琐枝》)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俗曲,在今南北戏曲(如陕西秦腔、河南大弦戏、山东柳子戏、闽粤潮剧等)、说唱(如扬州弹词)、器乐合奏(如中原弦索)以及宗教音乐(如武当山道教音乐、明清佛教宝卷)中均有流传,是古代传留至今并保持较大影响的俗曲之一。学界一般认为该曲最早盛行于明中叶的中原地区,论家所据多为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

  • 标签: 俗曲 中原地区 道教音乐 宗教音乐 器乐合奏 西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