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路走来,有《旅游纵览》相伴,我找到心灵的又一个港湾,并在这一港湾里,描绘潮涨潮落,感受人间真情,反映生活的同时,又折射时代变迁。
简介:
简介:民生主义经济政策拟定经过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空军突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段偷袭美国海军根据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是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才名副其实地全面展开。
简介:1988年5月10日下午,"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心脏病复发,在北京病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湖南省凤凰县沈从文先生墓碑的碑文。墓碑背面,为沈先生妻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亦
简介:我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多年来,主要从事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的研究。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较注重于作品本身。因为整部文学史是由许多时代无数作家以其创作所写出,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亦由当
简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所有的事情都同奶奶密不可分,连同长大以后,时常从梦中惊醒回想起梦境里的人和事,还是奶奶最多。
简介:本文不满足于现有的“文化”定义和概念,拟在动物行为学、脑科学、进化论、唯物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己观察文化诸现象的框架:四个有机联系、相互支撑的子系统:谋生系统,秩序系统,习俗系统和心安系统。共同组成一个生存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就是“文化”。文章还力图以此框架来分析、解释古今中外的文化存在。
简介:2007年11月30日,平潭岛通往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海潭大桥破土动工了,沉淀在心底30年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喜悦像位时光老人,把沉寂了30年的往事又拉回到我的眼前。生平第一次去海岛是"文革"结束的次年(1977年),时值盛夏。当时激动得半
简介:翻看我四十年前的日记,参加高考的全过程又历历在目。这是一段历史,里面好像什么样的滋味都有,青春、理想、奋斗、迷惘、彷徨……这里,把它们摘录出来。特别说明,并没有增加一个字,不过删除了与高考无关的部分。另外,要强调的是:那时,还没有使用'高考'一词。
简介:我是南方人,我热爱南方,喜欢表现南方,为了她,我志愿来到广西致力艺术耕耘。回顾近半个世纪走过的路,最大的体会是艺术上不可随波逐流,必须坚持艺术的自我。董希文先生是点拨我找到艺术自我的恩师,毕业创作《渔歌》能为同代人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因为
简介:我从1988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被选为常委,那时是第七届,然后第八届,现在第九届,算一算,已经进入第13个年头,可以说是一名老委员了.时间过得真快,1988年自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转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才60岁,还能混迹中年人队伍,因为身体还好,动作也较敏捷,虽然已过"耳顺"之年,似乎并没有人把我作为老头儿看待.可是10多年岁月流逝,如今当开会时和年轻的、甚至中年的委员们及工作人员见面打招呼,好像很自然地,在相互打招呼中对我的称呼就被升格为"吴老"了.
简介:为了让自己觉得打一个被批斗者没错儿,我曾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警惕他,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疏远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敢面对他。三十多年来,我十几次回我插队的余家沟,想靠帮村里做些事,来减轻心底的负罪感。但这种罪责压着卸不掉,一直沉重。直到我觉得必须清算自己,才走进他的窑洞,为了那一拳,向他道歉。
简介:陈伯达,“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名为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实为权倾一时的霸主。呼风唤雨,号令中国。他能逼死云南省委书记阎红彦,也能迫害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他能随意点名批这个批那个,其能量可谓不小。不过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横行时间很短,他的权力很快就被
简介:贵阳钢厂(简称贵钢)始建于1958年。1958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确定当年钢产量翻一番,完成1070万吨目标,随后很快形成全民大炼钢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贵钢也投入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
简介: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遭遇,对他的成长与世界观的形成颇为重要。我的父亲是一个严肃、冷酷、无情无义而极端自私利己的封建家长式人物。从小对我的管束就非常严厉,特别是当他事业不顺利时,稍有不慎,轻则痛骂一顿,重则罚我跪搓板,遭毒打。我的一个哥哥就因不满父亲的做法而离家出走。
简介:我认为我自己是罕见的幸运。让我在这里花上一到两分钟讲个例子,也许值得我们好好想想。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在你出生的二十四小时以前,一个先知来到你的身边,他说:"小家伙,你看上去很不错。我这里有个难题,我要设计一个你将要生活的世界。如果是我设计的话,太难了,不如你自己来设计吧。"所以,在二十四小时以内,你要设计出所有那些社交规范、经
简介:我与《满族研究》唐向荣【编者按】《满族研究》创刊以来,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十年来,编辑部共收到了二千多封热情洋溢的来信,从不同角度对我刊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编辑部与广大作者、读者...
简介:我很喜欢《水浒》这部小说。小时候刚识不多的几个字,就翻看家里的那套《增图绣像第五才子书》。不过,引我入胜的还不仅是那些似懂非懂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些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绣像。像那盘在梁上的石迁、赤条条挥着板斧的李逵等形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着我读这部书,也启发了我对绘画的兴趣。
我的“纵览”情结
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与湖北(十)
我的父亲沈从文
我的雪域情结
我的治学体会
我和我的奶奶
我的“文化”观
我心中的桥
我的高考日记
我的艺术自述
我这个老委员
我打谷志有
我见到的陈伯达
1979我的高考
我的从艺之路
我真的非常幸运
我与《满族研究》
我画《水浒》人物
我在故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