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孝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孝悌是人的根本。孝是爱心产生的源头活水,“爱自亲始”,因此孝道教育是科学教育,是不同教育内容的阶段性教育。孝道教育是千秋事业,不是现世功业。

  • 标签: 孝道教育 宗法制度 阶段性教育 孔子
  • 简介:十九世纪末,正当国难当头之际,维新志士谭嗣同在兰州登高望远,赋诗云:……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园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这几句怀古思今,借明肃王旧事来感慨时事。其中“断碑”“梁园”均与被称为“通省名寺观冠冕”的金天观有关。

  • 标签: 明代 金天观 道教题材 壁画 “八十一化图”
  • 简介:于都,古名雩都,系赣南客家人聚居县之一。它东邻瑞金、会昌,西毗赣县,南接安远,北连兴国、宁都,群山环绕,贡水蜿蜒流经县境;国道323线,穿境而过,经瑞金、长汀直达厦门。于都客家人与周边客家聚居县交流频繁,受到外来影响较大。但是一些传统习俗仍然得以保存和流传,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专家和学界同仁不吝指教。

  • 标签: 丧葬礼仪 聚居 客家人 传统习俗 道士 赣南
  • 简介: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 标签: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
  • 简介:本文探讨的是清代江南地区城隍庙中道士的社会角色。一般的宗教仪式专家和社会团体与这些庙宇的宗教生活关系密切,而道士组织城隍崇拜的方式,掺杂了他们对于道教官僚体系的信条。城隍庙像一个衙门一样运转,管控司法公正,并向当地的住户征收象征性的税饷,道士在此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展示城隍庙道士与天师管治之间的不同互动方式(如敕封、道士往来、神判仪式)。笔者认为,通过城隍庙及以城隍庙为中心的道教官僚体系,江南的道士精英参与了帝国的国家建设。

  • 标签: 城隍 庙宇 道教 江南 官僚体系
  • 简介:郑樵在其所着的《通志·艺文略》中将道家分为二十五个小类,囊括了老庄与道教;然而,在同书《校雠略》中,他却对道家与道书不分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有编次不明之虞。本文由此矛盾处着眼,从纵向与横向、内部与外部,对明代以前官居私书目中道教典籍的卷帙篇幅、类目序列进行系统梳理。具体而言,可分为“大、小道家”两系,其交织错落、争相竞逐之时,正在唐宋。及至南宋,“小道家”重新回归主流,郑樵之《通志》则正当转折之时;《宋史·艺文志》中佛、道典籍着录位序的逆转,也是道教地位下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建构方面,官私书目中所营造出来的佛、道格局,也与真实之情形有殊,存在刻意拔高和放大道教的倾向;其与道藏目类系统的离合,亦可分为两个系统,在宋代呈现出存古与趋新的不同面向。

  • 标签: 转折 建构 书目 道教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