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非常严峻,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而队列研究是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在我国3个省份(湖北、湖南和河南)启动了华中区域常见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华中慢性病队列)的建设。完成了3个既独立又可整合的队列,共计115 424人的基线和107 252人的随访调查,其中3.9万人的东风-同济前瞻性队列完成了动态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收集。该队列对于阐明我国中部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和机制研究,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巨大贡献。本文对华中慢性病队列的设计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果、研究进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安徽省两届糖尿病专科护士学员培训中应用基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构建的培训方案,采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问卷(CVI为0.92)调查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前后专业核心能力评分、对培训内容的掌握以及培训前后学员业务能力他评;回顾性分析此两届学员培训后对培训方案及授课老师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此培训方案能显著提升学员核心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本届学员对培训方案满意度为97.50%,较往届学员满意度83.33%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核心能力的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设计涵盖中医护理特色内容,具有专科针对性和临床实用性,能拓宽理论基础知识,深化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学员核心能力和知识掌握,为进一步培养高层次慢性病专科护理人才,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风险评估模型设计,以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2021年9月份至2022年9月份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病人,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00例患者当中有34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4.00%,分析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年龄、患者存在高血压,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呼吸机使用的时间、气管切开或者插管、鼻饲管留置时间、ASA分级以及住院时间是导致患者出现肺部原因的单因素。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较高,而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通过构建模型,结合其特异性、灵敏性,判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急救护理中的设计与实践方法,并对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6级和2017级五年大专学生共120名,每年级60名,以2016级学生作为对照组,2017级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带教。实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高仿真模拟教学进行急救护理带教,两组皆当堂进行技能操作,并请学生应用中文版Jeffries模拟教学设计量表对本次教学设计及效果做出评价,并发放学生满意度调查量表。结果:两组在提高动手能力方面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其他项目组间比较皆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应用微信平台联合高仿真模拟教学,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对模拟教学以及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肿瘤放射治疗教学课程的设计与评价,探讨其对表现、学习满意度、知识水平、技能掌握和学习效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我院的50名相关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而实验组接受新设计的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课程。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果:实验组在所有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表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5 ± 3.8 对比 75.2 ± 4.6),学习满意度评分显著更高(75.3 ± 4.5 对比 68.7 ± 5.2),知识测试分数明显更高(89.6 ± 3.2 对比 85.4 ± 3.9),技能测试分数明显更高(94.7 ± 2.4 对比 91.2 ± 2.8),学习时间明显更短(39.8 ± 5.2小时 对比 45.3 ± 6.1小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肿瘤放射治疗教学课程在 表现、学习满意度、知识水平、技能掌握和学习效率等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肿瘤放射治疗教学课程的设计与评价,探讨其对表现、学习满意度、知识水平、技能掌握和学习效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我院的50名相关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而实验组接受新设计的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课程。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果:实验组在所有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表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5 ± 3.8 对比 75.2 ± 4.6),学习满意度评分显著更高(75.3 ± 4.5 对比 68.7 ± 5.2),知识测试分数明显更高(89.6 ± 3.2 对比 85.4 ± 3.9),技能测试分数明显更高(94.7 ± 2.4 对比 91.2 ± 2.8),学习时间明显更短(39.8 ± 5.2小时 对比 45.3 ± 6.1小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肿瘤放射治疗教学课程在 表现、学习满意度、知识水平、技能掌握和学习效率等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CT扫描尺骨冠状突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结合计算机模型设计软件设计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行肘关节(肘关节无明显解剖变异且无骨折、无肘关节手术史)的102例志愿者CT扫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50例。运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以及Mimics Medical 21.0软件将肘关节CT数据图像化表达后并运用软件测量尺骨冠状突尖与尺骨粗隆夹角、尺骨冠状突1/2高度处宽度、尺骨冠状突尖至尺骨粗隆水平面距离、螺钉置入安全角度。然后使用Siemens Ungraphics NX12.0软件结合测量值设计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及螺钉导向装置,将设计出的钢板模型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1∶1的尺骨冠状突钢板模型,并将钢板模型置于成人尺骨冠状突模型,对该钢板模型匹配度进行验证,与成人尸体骨尺骨冠状突进行匹配实验,并在体外模拟该钢板模型模拟手术的可操作性。结果男性、女性左侧与右侧尺骨冠状突与尺骨粗隆夹角、尺骨冠状突1/2高度处宽度、尺骨冠状突尖至尺骨粗隆水平面距离、螺钉置入安全角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尺骨冠状突尖与尺骨粗隆夹角、螺钉置入安全角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尺骨冠状突1/2高度处宽度、尺骨冠状突尖至尺骨粗隆水平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计算机模拟适配以及钢板模型模拟适配实验,发现按男、女各项参数设计的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可以通用,2种模型贴合度均好、各螺钉置入角度安全。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模型贴合度可,螺钉置入角度安全,基本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为下一步钛合金钢板制作提供了依据。尺骨冠状突解剖钢板不需要设计专用于男、女并区分左、右的钢板,仅需设计1块通用型钢板即可实现设计目标。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自制的留置针保护套在河面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1年11月在我院颌面骨科住院行静脉输液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对照组使用常规自粘性透明敷贴,观察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松脱,敷贴卷边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松脱及敷贴卷边,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针保护套制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较传统的常规固定方式有明显优势,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临床工作。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闭环式管理理论架构急诊犬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保障犬伤患者给药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疫苗接种信息可追溯查询的电子化闭环式管理。方法 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分析急诊犬伤患者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java语言和oracle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涵盖“院前一院中一院后”整个狂犬疫苗闭环式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 收集护士完成患者疫苗注射、信息核对和登记所花费的护理工作时间,对照组为128.99±4.60秒,观察组为81.74±5.28秒,P<0.00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该闭环式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应用一年期间,完成36047人次的疫苗注射,无护理给药错误发生。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全过程闭环式的电子化管理模式,既能节约打印纸张成本,又能方便随时调取、查阅。此外,利用该平台能帮助医院降低管理犬伤患者诊治的成本,更好的执行疫苗管理法明确规定的8年保管之责。结论 该管理平台能优化急诊犬伤患者就诊流程,实现病历电子化管理和疫苗闭环式信息化管理,同时提高狂犬疫苗注射护理工作效率及给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设计和评估一项针对湿疹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计划。文中首先简要介绍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影响,并指出自我管理教育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回顾自我管理的概念、湿疹病患者面临的挑战及其对教育需求。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医学影像的脑血管病自动化检测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并逐渐进入临床应用。然而,由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各研究在模型构建、验证、性能描述和可解释性方面存在差异,缺乏对此类深度学习模型可靠、一致的规范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动化影像检测研究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发展。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专家广泛讨论,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脑血管病自动化影像检测模型研究需要完成的关键步骤和内容的规范设计提出了建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应用的拓展,该建议将持续更新,并逐渐扩展到该类临床应用工具的可推广性、临床应用效能、产品化等方面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磨牙远中移动不同设计方式下上颌牙列的三维受力,以期为临床设计合理的磨牙远中移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方式,进行3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同时移动组设计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同时远中移动;第二磨牙移动组设计上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第一磨牙移动组设计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每组制作10个矫治器,移动量设计为0.2 mm。建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牙列三维力学传感测力装置,该装置包含14颗牙齿的上颌牙列模型,每颗牙齿与单独的传感器连接后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戴入该上颌牙列模型,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对14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以移动牙为目标牙,除移动牙外的其余牙为支抗牙,测量3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各牙位三维受力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同时移动组第一和第二磨牙矢状向受力分别为(5.61±0.94)和(5.81±1.08)N,均显著小于其他组相同牙位目标牙(P<0.05);第一磨牙移动组第二磨牙受到矢状向反作用力(-6.73±1.99)N;3组前牙均受到矢状向反作用力,力值从尖牙至中切牙逐渐减小。冠状向上,同时移动组第二前磨牙受到腭向反作用力,力值为(-2.17±1.06)N;第二磨牙移动组第一磨牙同样受到腭向反作用力,力值为(-1.99±0.70)N;第一磨牙移动组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也受到腭向反作用力,分别为(-2.85±0.57)和(-1.85±0.74)N。相比矢状向与冠状向受力,3组目标牙和支抗牙的垂直向受力均较小。结论同时远中移动第一和第二磨牙时两者受到的矢状向矫治力较小;单独远中移动第一磨牙时第二磨牙受到较大的矢状向反作用力;磨牙远中移动时应设计相邻支抗牙的颊向位移以抵消支抗牙受到的腭向反作用力。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为长寿研究选择对照组,以改进长寿基因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全国死因监测数据融合形成的自然人群队列,纳入年龄≥90岁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且已死亡的汉族人群(对照组),排除死于伤害、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个案,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多次迭代和自组织聚类,选取人口学特征、患病、生活习惯、社会行为、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相似的≥90岁老年人和对照组,开展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采用PLINK 1.9软件评估测序数据质量,开展常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长寿的logistic回归,用Q-Q图可视化SNPs与长寿关联的P值。结果研究从基线177 099例调查对象中筛选出1 019例人群基因组样本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其中长寿组517例、对照组502例。长寿组和对照组在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时长、血脂水平和自评口腔健康状况总体相似,在社会经济状况、身体活动时间、BMI和自评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质控,4 618 216个SNPs进入关联分析。长寿组相关SNPs分析结果P值的Q-Q图显示在P值1e-4的区域有明显小于预期P值的富集,P<1e-7区域也检出了显著信号。结论自组织神经网络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中有真实死亡年龄和死亡原因的样本中选取长寿对照样本,提高长寿基因组关联分析检验效能。本研究为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筛选样本开展巢式病例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