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城市的扩张速度却更不上人口的增加速度,因此为解决城市住房资源紧缺,楼层的高度普遍拔高。高层建筑的施工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若不做好安全管理后果不堪设想。为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本文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阐述,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数字设计3D打印定制带翼臼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8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数字设计3D打印定制带翼臼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10例患者的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73.6±8.1)岁(范围62~87岁),左、右侧各5例。髋臼严重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ⅢA型2例、ⅢB型8例。术前薄层CT数据逆向重建数字骨盆,计算机设计一体式带翼臼杯5例、分体式带翼臼杯5例,其中复合一体式垫块3例。翻修手术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臼杯放置及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通过骨盆X线片测量旋转中心高度、水平位置,并评估假体稳定性。结果术中臼杯放置及固定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147.9±48.3)min(范围96~212 min),术中出血量为(730.4±262.6)ml(范围500~1 300 ml)。随访时间为(40.8±18.7)个月(范围16~70个月)。术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28.60±8.40)分,至末次随访时提高至(83.80±6.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4,P<0.001);优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0%(9/10)。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46.24±7.74)mm降低至(15.54±2.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01);较健侧(13.81±1.48)mm轻度上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100);水平距离由术前(33.79±5.27)mm增加至(40.53±4.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06);与健侧(38.54±3.46)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32)。无一例出现血管及神经损伤、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假体均未出现松动、移位、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数字设计3D打印定制带翼臼杯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可改善髋关节功能、重建髋臼旋转中心及维持假体早中期稳定性,早中期临床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置换液自身的温度、液体流量及血液在体外循环等多种因素,导致回输至体内的血液温度往往低于正常,从而引起患者体温下降,造成低体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中,医护人员大多采用机器自带的加温装置、体外循环液体温箱、升温毯等方式减少CRRT患者低体温的发生,但效果均不理想。为此,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CRRT透析液袋加温保温装置及温控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0334906.7)。该装置包括加温保温装置和温控系统,其中加温保温装置由加热透析液袋的本体和温控结构组成,解决了CRRT治疗过程中难以对液体实施安全高效加温及保温的问题;温控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调控、显示5个模块之间的配合使用,能显示患者体温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透析液袋温度,并实时监测回输血液温度。将该装置应用于CRRT,可实现对危重症患者体温的精准管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简介: 摘 要 目的 研制一种兼具手术无菌敷料、杂项物品存放和废液收集,便于敷料与杂项物品清点及出血量计量的新型装置 ,避免环境污染,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由顶部框体、上部框体、中部框体和下部框架拼装组合,形成无菌敷料存放、血渍敷料收集、杂项物品存放及血水废液收集一体化收集装置。结果 一体化收集装置可以实现无菌敷料及杂项物品清点和术中血纱布有效管理,满足精确清点纱布,废液集中管理并准确计量出血量,利于术后快速清点整理与处置等诸项需求。结论 多功能手术无菌敷料与废液一体化收集装置的运用可以有效避免因误点手术敷料及杂项物品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避免血渍污染地面,保持手术环境清洁,避免手术感染的风险,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连台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目标导向模式下下肢淋巴水肿信息收集表设计及在血管外科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良CT血管造影(CTA)术,探讨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全程穿支评估与术中偏心设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10例上肢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56.6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在同期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口腔或颌面;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在Ⅰ期行彻底清创后,于Ⅱ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5 cm×3.5 cm~25.0 cm×10.0 cm,所需皮瓣面积为4.0 cm×4.0 cm~23.0 cm×13.0 cm。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检查,改良CTA的参数设置主要为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加造影剂剂量及双时相扫描。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功能进行可视化重建并对全程穿支评估。术前根据前述评估进行穿支及其源动脉信息的体表标记,术中根据所需皮瓣面积及形状设计和切取以可见的浅筋膜穿支为中心的偏心皮瓣。对皮瓣供区创面行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对比改良CTA检查与传统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统计改良CTA下双侧皮瓣供区的穿支穿出点分布及浅筋膜穿支长度、走行。将术前观测的目标穿支类型、数目、来源,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情况与术中进行对比。观测术后供区创面愈合、受区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口腔及上肢功能,股部供区功能。结果改良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小于传统CTA检查。共观察到双侧供区穿支48支,其中31支(64.6%)向外下方走行、9支(18.8%)内下方走行、6支(12.5%)外上方走行、2支(4.2%)内上方走行,浅筋膜穿支平均长度为19.94 mm。术前观测到的目标穿支来源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与术中探查到的基本一致;术前观察到肌间隙型(含肌皮-肌间隙)穿支15支、肌皮型穿支10支,与术中探查一致;术前体表穿支穿出点标记与术中实际穿支穿出点距离为(0.38±0.11)mm。术后皮瓣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5例患者植皮供区创面及17例患者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1年,平均8.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轻度臃肿;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饮食、闭开口活动无障碍,舌癌患者的言语功能轻度障碍但能完成基本的语言交流,上肢软组织损伤患者腕及肘关节、前臂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股部供区无明显紧绷感,髋、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可视化重建,能够评估全程穿支,尤其是浅筋膜穿支,将该皮瓣用于重建口腔或颌面及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明确穿支类型、数目、来源以及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的管径、走行、分支,实现了以浅筋膜穿支整体为中心的股前外侧皮瓣偏心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患细菌性脑膜炎风险最高的人群,常需腰椎穿刺(简称腰穿)获得脑脊液进行诊断,但穿刺成功率只有50%~60%。2022年11月,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尝试改变传统腰穿术中的婴儿体位和针芯移除时机优化腰穿操作从而提高腰穿成功率[1]。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