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体切割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通过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手术前后眼压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明显提升;手术后患者眼压水平和手术前大致相同;平均手术时间为(42.16±5.26)min;术后有患者发生明显渗漏、颞上方穿刺口扩大、低眼压、高眼压反应。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通过全视网膜镜下引导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矫正视力,调整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平视技术与显微镜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观察系统不同分为3D平视技术组和显微镜目镜组,每组24例(24眼)。比较2组患者术眼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解剖复位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目镜组、3D平视技术组的手术时间依次为(64.4±19.8)min和(63.1±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89)。术后1、3个月,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术眼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3个月BCVA均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复查时,同一时间点2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率、后囊膜破裂率、气体注入率和硅油注入率及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反应、高眼压及低眼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3D平视技术下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与显微镜目镜下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 眼外伤病人使用 玻璃体切割术的 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间来我院 治疗的 眼外伤病人 100 例( 100 眼 ),对所有病人均为单眼外伤,并在临床上使用 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对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并对效果进行 总结; 结果: 100 位病人 在接受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 ,64 位病人 痊愈,占比64 .0%( 64 /100 ); 33 位 眼解剖痊愈,占比33 .0%( 33 /100 ); 3 位没有痊愈 ,占比3 .0%( 3 /10 0) ,相较于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明显有 视力改善 ,差异对比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 眼外伤的效果方面十分明显,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 视力,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建议临床积极 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 眼外伤病人使用 玻璃体切割术的 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间来我院 治疗的 眼外伤病人 100 例( 100 眼 ),对所有病人均为单眼外伤,并在临床上使用 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对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并对效果进行 总结; 结果: 100 位病人 在接受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 ,64 位病人 痊愈,占比64 .0%( 64 /100 ); 33 位 眼解剖痊愈,占比33 .0%( 33 /100 ); 3 位没有痊愈 ,占比3 .0%( 3 /10 0) ,相较于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明显有 视力改善 ,差异对比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 眼外伤的效果方面十分明显,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 视力,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建议临床积极 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出现高眼压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9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6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干预,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舒适度。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3例(50.00%)明显低于参照组23例(50.00%),研究组的舒适度43例(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34例(73.9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出现高眼压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被迫体位时的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方法将64例(64眼)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32眼)。以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者为A组,以接受前方维持器下玻璃体切割术者为B组。结果术前两组间视力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2周时,B组视力明显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中,应用前方维持器下玻璃体切割术可在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的同时,显著的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治疗患者68例,全部患者术后行被动体位,将患者随机编号,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4例,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76.47%高,P<0.05。结论针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可缓解其不适情况,其中舒适护理应用价值较高,护理效果突出,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DME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激光光凝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很差。临床和基础研究也都证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异常在DM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可以解除黄斑牵拉,清除玻璃体腔VEGF及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增加玻璃体腔氧浓度,改善视网膜供氧,降低牵拉性和非牵拉性DME的视网膜厚度,改善患者视力。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选择和应用PPV治疗DME,并进一步提高PPV的疗效,包括手术技术的创新、联合治疗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等问题,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56只眼)因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其中术前视力为光感至手动16只眼;眼前指数10cm~20cm者21只眼;0.01~0.1者19只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02~0.1者7只眼(12.5%);0.2~0.5者29只眼(51.8%);0.6~0.8者12只眼(21.4%);0.8~1.0者8只眼(14.3%)。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难度大、情况复杂,但手术医生的熟练操作以及针对不利因素有效处理,可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患者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就诊,以简单分样法分组,划分为2组,对照组(n=29)予术后一般护理,基于此,研究组(n=29)采取预防性高眼压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①临床指标:研究组眼压恢复正常、使用降眼压药物时间与之对照组比短(P<0.05)。②眼压水平、不良反应:研究组眼压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手术后高眼压行预防性护理效果可观,能够将眼压更好的控制,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中选取患者100例,全部属于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总结出现高眼压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模式。结果:通过进行统计显示,一共有28例(28.00%)患者在术后出现了高眼压的情况。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术中填充硅油、术中切除晶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合并牵拉性网脱几项。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产生高眼压的因素可能跟很多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对这些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重科学的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以对比实验原理验证中医护理在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需俯卧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开展论述研究。方法:设定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开展实验,研究样本均患有眼科疾病,需要实施玻璃体切割术且行俯卧位恢复患者,筛选其中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前35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35例为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引用统计学系统完成分析检验,观察对比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状态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皆小于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需俯卧位患者舒适状态,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可行性明显,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