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急诊抗菌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本院门急诊2014年7月-2016年7月(除法定假日)应用的急诊处方,总计210张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判断,计算不合理用药比重。结果210张用药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95张,占总用药处方的46.7%,不合理用药处方57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60.0%,包括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47.4%)、无适应证用药(26.3%)、联合用药不合理(14.0)、使用方法不当(8.8%)、重复用药(3.5%)。结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医务人员与医院的共同努力,严格把关,共同监督,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门急诊用药 用药不合理分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在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候使用抗菌性西药现状的情况给予调查研究,对过量使用的居体原因予以分析,提出过量使用预防的途径与手段。方法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610份病例进行随机抽查,总就诊次数为1000次,对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使用抗菌药具体情况予以分析与统计。结果我院儿童科共诊诊疗次数1000次,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共860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86%;其中有820人应用了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占总患者人数应用率的95.1%;其中有361人使用了二联以上的抗菌药,占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人数的41.97%;在上呼吸道感治疗时,抗菌药用量最多的是排名头孢(一代),其次为青霉素类,其三才是头孢二代。结论儿童科门诊上呼吸道感属于常见病症,多半以上为病毒性感染所造成。在救治儿童上呼吸道感病症时应用抗菌药需要合理性特别是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可以让抗菌药物过量使用的现象逐步减少。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6年1-6月56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院、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90—2016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159篇,分析引起ADR的药品、患者性别及年龄、原发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结果:纳入文献159篇,共430例患者,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主,其次为美罗培南;男性254例,女性158例,不详18例,〉60岁者多发;患者原发病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其次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ADR主要发生于患者用药后48~〈120h(156例,占36.28%),其次为24~〈48h(133例,占30.9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214例,占49.77%)、消化系统(88例,占20.47%)以及皮肤及其附件(63例,占14.65%);死亡患者5例(占1.16%),余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临床应重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监护,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旨在为规范围手术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16年1月-5月所有清洁手术,登记性别、年龄、科室、手术名称、血常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份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67例,使用率为58.26%,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7d;预防用药合理性判断中合理率占41.7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表现形式为术后用药>3d(43.28%)、术前未用药术后用药(77.61%)、术前用药在切皮前>2h给予(14.93%)、用药品种不当(19.40%)等。结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合理及用药选择不当等问题,提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管理亟待在所有清洁手术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性 清洁手术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等16种中药治疗加德纳菌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门诊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66例,随机将6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选用苦参等16种抗感染中草药,制备成含生药19/ml的药液,每日给予中药汤剂冲洗阴道,再放置中药阴道栓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硝唑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纯中药制剂冲洗阴道及放药,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对于细菌性阴道病,不仅治愈率高,还有利于阴道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持,有效防止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加德纳菌 抗菌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普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提出优化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促进普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几年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问题主要有选药品种过多、用药时机不当、持续用药时间过长等,治疗时也存在药品选择不当、每日用药次数不当等。结论普外科使用抗菌药物尚欠合理,应加强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并重视优化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普外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 摘要】 目的:比较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同预防应用方法的效果及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选择我院 2015 年 7月 ~2016 年 6 月 120例剖宫产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60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前半小时 ~1小时内进行静脉推注孢噻肟钠 2.0g,术后 1~2日内,每间隔 9小时进行静脉推注孢噻肟钠 2.0g;对照组:术后进行静脉推注头孢噻肟钠 2.0g,1~6日内,每日 2次。结果:比较 2组患者术后记录的病发率、降温时间、产褥病发率、切口愈合程度等数据,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子宫恢复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住院周期对照组高于观察组 (P抗菌药物能防止剖宫产手术后引起的细菌感染,此方案具有合理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抗菌 比较方法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烧伤的护理观察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烧伤患者均予以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前者条件下使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在前者条件下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后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且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愈合皮肤完整性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烧伤患者治疗,在使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的基础上,综合护理模式更能改善患者病情,并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米银 医用抗菌敷料 烧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并发院内感染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抗菌药物运用中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抗菌药物运用中采取临床药师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运用不合理现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运用不合理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中,必须要重视临床药师的作用,方可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情况,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以2016年1月18日某院住院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率95.77%,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适应症、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总体认知率分别为27.80%、29.96%、49.82%及29.24%。其中,收入情况对抗菌药物适应证、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总体认知度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保险情况对抗菌药物方法及不良反应认知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之甚少,对抗菌药物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建议临床医师及药师加强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

  • 标签: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247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甲组(n=124)和乙组(n=123),甲组不进行抗菌药物干预,乙组开展抗菌药物干预措施,评估两组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相对于甲组,乙组患者使用第一代头孢类药物较多,给药时机改善较好,联合用药次数减少,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敦煌市中医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及其合理用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510例为研究对象,填写我院自制的抗菌药物阿莫西林使用情况调查表,分析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的药性作用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参与本研究的51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过敏反应、乏力、胃肠道反应、皮疹、水肿、嗜睡等。结论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会影响药性作用的发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治愈,有助于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阿莫西林 药性作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学干预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4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根据有无进行药学干预为依据,将其分为2组,一组设为干预组(n=71),一组设为对照组(n=77)。其中,干预组,接受药学干预,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2%,对照组为53.2%,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时间与抗菌药费用,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进行药学干预,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地报道不当使用抗菌素引起低血钾麻痹2例。方法采取补充血钾,对症支持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及时治疗,患者痊愈。结论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麻痹、乏力的患者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标签: 抗菌素 不良反应 低血钾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