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妇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妇122例,依据随机化分组,获得了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施予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2组产妇的总自然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总自然分娩是90.16%,较对照组的54.10%高,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到产妇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护理 产妇 效果
  • 简介:【摘 要】PDCA循环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组成,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本文以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为例,针对市四院科研项目申报低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找出影响科研项目申报的相关因素,并从科研平台,专家指导,院外交流,激励制度等多方面提出有力措施,提高科研课题申报数量,从而提高科研课题申报,最终科研课题申报(由0.6%上升到3.3%)。本文认为PDCA循环理论在科研项目申报提升中切实可行,未来可运用于科研项目管理中,提升科研项目申报,从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 标签: PDCA循环  科研课题申报管理 提升课题申报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中的影响进行调查。 方法 :抽取 100 例产妇为调查样本,采用奇偶分组的方式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管理,对两组患者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 结论 :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够降低剖宫产,提升母婴安全。

  • 标签: 产科 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9月的 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给予常规护理,院前急救护理组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胸痛缓解;急救的总时间;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结果:院前急救护理组胸痛缓解、情绪状态、急救的总时间、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改善心功能,缩短急救时间,提高胸痛缓解,减少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胸痛缓解率 心肌梗塞并发症 死亡率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防跌倒安全护理对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220 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给予防跌倒安全护理的观察组( 110 例),以及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110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跌倒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老年住院患者 采用防跌倒安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并且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更高,能够真正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防跌倒安全护理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效果和准确。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7年度1月-2019年度1月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总例数(选取对象)2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超声诊断方式与钼靶诊断,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90.00%与对照组检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误诊5.00%和漏诊5.0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采取超声诊断,取得显著效果,与钼靶诊断效果相当,均能提高准确

  • 标签: 超声 乳腺肿块微钙化 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产科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 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 124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62 例 ) 和对照组 (62例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第二产程时长、产后 2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第二产程时长、产后 2 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 SAS和 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 SAS和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产妇 SAS和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能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原发性肝癌( PHC)使用 B超检查的结果与对检出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 2013年 9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于医院进行 B超(二维超声)检查的 70例疑似患有 PHC患者的检查报告,对疑似患者进行及时确诊,并探究所得到的结果。结果:患者病理检查检出为 92.86 %, B超诊断检出为 88.57 %,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B超检查作用于判断是否患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价值,可提升疾病检出,同时也为患者原发性肝癌的明确诊断提供参考方向,但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结合病理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更为确切的诊断。

  • 标签: 二维超声 B超 原发性肝癌 诊断 检出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超声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准确。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88例,将腹部超声给予患者,术后检查病理,将病理诊断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探察腹部超声诊断的准确。结果:诊断的符合87.5%、误诊5.7%、漏诊4.5%;腹部超声显示,血流在病灶区内部较少,仅见短条状的血流,且较为稀疏,瘤体内部缺乏血供,而周边血供则较为丰富,且内部静脉血流居多,局部的病灶周围可见稀少的血流信号,呈现环状,血流平均阻力在周边血流的指数较瘤体内高。结论:子宫肌瘤检查时选择腹部超声,准确度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诊断准确率 临床特点 腹部超声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供应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降低院内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以 2018年 1月 -2019 年 1月时间段内的 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干预下实施医护工作。另选同时期到 2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医护工作,比较 2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共供应室护理质量进行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内感染 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原发性肝癌( PHC)使用 B超检查的结果与对检出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 2013年 9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于医院进行 B超(二维超声)检查的 70例疑似患有 PHC患者的检查报告,对疑似患者进行及时确诊,并探究所得到的结果。结果:患者病理检查检出为 92.86 %, B超诊断检出为 88.57 %,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B超检查作用于判断是否患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价值,可提升疾病检出,同时也为患者原发性肝癌的明确诊断提供参考方向,但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结合病理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更为确切的诊断。

  • 标签: 二维超声 B超 原发性肝癌 诊断 检出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凝胺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的毒性作用以及聚凝胺促慢病毒载体转染BMDCs的最佳浓度。方法制备BMDCs悬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聚凝胺处理,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标记法评价聚凝胺对BMDCs的毒性作用。向BMDCs悬液中加入慢病毒载体[感染复数(MOI)=10],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聚凝胺处理,对照组加入等量PBS,每天采用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刺激BMDCs成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GFP表达。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聚凝胺浓度≥11 mg/L时,活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吸光度(A)值(0.881±0.007)比(1.031±0.017),t=7.8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浓度范围内,使用聚凝胺能显著提高GFP表达,聚凝胺浓度为8 mg/L时,GFP表达最高。结论聚凝胺对BMDCs存在剂量依赖的毒性作用,安全浓度范围内,聚凝胺可明显提高慢病毒载体对BMDCs的转染,最适浓度为8 mg/L。

  • 标签: 聚凝胺 慢病毒载体 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现状,探讨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方法: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等干预措施对标本合格的影响。结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污染、采集数量不足、送检延误、送检数量不符合要求及暂时保存不当等,通过干预,送检微生物标本合格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同时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情况,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干预措施 送检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高频 B超检查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方法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 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 78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恶性病变者 34 例,良性病变者 44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 B 超检查,就其 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 44 例良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 0~ Ⅰ 级,占比达 97.73 %, 34 例恶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Ⅱ ~ Ⅲ 级,占比达 88.24 %,同时良性病变组患者 PSV 、 RI 等血流参数均显著小于恶性病变组( P < 0.05 ),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作为良恶性鉴别的有力依据。结论:对乳腺疾病患者开展高频 B 超检查,通过病灶区域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评估,能够有效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较高。

  • 标签: 乳腺疾病 高频 B超 血流分级 血流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针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手术器械配备过多的现象,运用品管圈(QCC)管理提升配包精准,提高手供工作效率。方法2018年7~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骨关节外科和器械商多方联合开展QCC活动。回顾分析2018年1~6月骨科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产生的管理问题,制定的整改方案有:培训和考核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识别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并制成器械图谱作为工作指引;规范医生通知器械商手术信息的方式;规范器械商按手术信息准确配置。结果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手术器械配置精准率由改善前的10.42%上升到改善后的96.72%,较活动前提升了86.30%,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达标146.62%。并在多方合作下促成了器械商配备备用包,应急情况得到保障,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结论对骨科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管理采用QCC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好地提升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配置精准,致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骨科医生的手术效率均有提高,规范了器械商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的配置流程。

  • 标签: 外来器械 膝关节表面置换 消毒供应中心 品管圈 精准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检测接触的准确,为数字化咬合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牙列完整的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研究生志愿者20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14名,年龄(24.4±1.4)岁,研究区域为左侧半口牙列。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以硅橡胶透光法提取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l position,MIP)接触点为参照标准,提取界值设定为≤50 μm。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开口状态下上下颌左侧半口牙列,并扫描MIP状态下左侧牙列颊侧;选择MIP颊侧扫描图像不同位置,设置5种配准方法:1-3牙位法(中切牙至尖牙)、3-6牙位法(尖牙至第一磨牙)、4-6牙位法(第一前磨牙至第一磨牙)、5-6牙位法(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1-6牙位法(中切牙至第一磨牙),将开口状态下上下颌左侧半口牙列数据配准生成5种数字化模型的接触图像。将左侧上颌半口牙列面分为28个分区,计算数字化模型检测接触的准确;并进行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亚组分析。结果5种数字化模型检测接触的准确分别为:1-3牙位法86.8%、3-6牙位法92.0%、4-6牙位法90.7%、5-6牙位法91.1%、1-6牙位法90.4%,其中1-3牙位法的准确显著小于其他4种方法(P<0.05),其余各法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5种数字化模型检测前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接触的准确分别为86.7%~92.8%、92.5%~94.4%、77.3%~93.6%,磨牙区1-3牙位法的准确显著小于5-6牙位法(P<0.05),1-3牙位法检测磨牙区的准确显著小于前牙区和前磨牙区(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内扫描获得的数字化模型检测接触的准确较高。

  • 标签: 牙模型 口内扫描 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Ⅰ~Ⅱ期时胎儿脑-胎盘血流分布特征,探讨脑-胎盘(CPR)在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Ⅱ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68例TTTS(包括Ⅰ期、Ⅱ期各34例)胎儿脑-胎盘血流参数及其差异,包括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CPR、UA-PI差异(UA-PIdisc)、MCA-PSV差异(MCA-PSVdisc)、MCA-PI差异(MCA-PIdisc)与CPR差异(CPRdisc)。结果TTTSⅡ期中供血儿与受血儿UA-PI、MCA-PI及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期与Ⅱ期的UA-PIdisc 、MCA-PIdisc和CPRdi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PRdisc是TTTSⅡ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PRdisc诊断TTTSⅡ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性为64.71%,特异性为82.35%(P<0.001)。结论MCDA双胎妊娠合并TTTSⅡ期时,双胎间脑-胎盘血流灌注出现明显差异,其中CPRdisc与Ⅱ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超声检查 双胎输血综合征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脑-胎盘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来探讨进行降低会阴侧切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240名产妇项目数据进行计算,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组,每组120名患者,对实验组产妇在抬头拨露时进行会阴冲洗消毒,并采用双侧会阴阻滞麻醉,而对比组产妇则进行常规的日常分娩,根据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缝合时的疼痛及产后伤口的疼痛等来进行对比。结果:在对实验组进行采用双侧会阴阻滞麻醉之后,实验组产妇在会阴缝合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比组;实验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比对比组要短;实验组的产妇在会阴裂伤程度上比对比组产妇要低;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比对比组要少(P0.05)。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双侧会阴阻滞麻醉之后,能够大大的降低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和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减少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因此对产妇进行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 降低 会阴侧切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进行结肠镜常规体检的最佳年龄及结肠镜体检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经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5 213例体检者的内镜诊断报告,回顾性分析不同人群结肠息肉的检出及其检出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结果5 213例受检者中高危人群772例,普通人群4 441例,其中,男3 469例、女1 744例,发现结肠息肉2 735例(占52.46%)。高危人群中59.33%受检者内镜下诊断为结肠息肉。普通人群中51.27%受检者内镜下诊断为结肠息肉。40岁及以上的普通人群与高危人群的检出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普通人群还是高危人群,男性的结肠息肉检出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结肠息肉检出呈上升趋势。结论40岁及以上要定期做结肠镜常规体检检查,而不是仅限于高危人群才进行常规结肠镜体检,特别是男性。

  • 标签: 检出率 高危人群 普通人群 常规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