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非隧道式PICC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3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隧道式PICC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OR=0.28,95%CI:0.15~0.52,P<0.01)、静脉血栓发生率(OR=0.18,95%CI:0.06~0.55,P<0.01)、渗血发生率(OR=0.30,95%CI:0.21~0.42,P<0.01)、静脉炎发生率(OR=0.48,95%CI:0.26~0.88,P=0.02)、导管异位率(OR=0.27,95%CI:0.18~0.41,P<0.01),且不会增加神经、动脉损伤发生率(OR=0.49,95%CI:0.10~2.35,P=0.37)。两组导管堵塞(OR=0.56,95%CI:0.20~1.59)、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OR=0.57,95%CI:0.21~1.55)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隧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后期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置管方法与传统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76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静脉置管方法,研究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 结果 觀察组患者渗血程度与量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学药物治疗的静脉通道,从而减少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以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内科肿瘤病,血液病患者身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置管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汗液刺激、药物毒性反应及置管外皮肤细菌侵入等原因,可出现脓性分泌物、静脉炎、败血症等,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增加经济负担、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我科对30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庆大霉素联合红外线外烤及碘酊和酒精常规消毒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需进行PICC静脉输液治疗的60名患者中进行选择。根据系统抽样法,我们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方案和静脉治疗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满意度、投诉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照组的表现分别为66.67%、13.33%、70.00%和23.33%;而观察组则分别为90.00%、0.00%、93.33%和3.33%。从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这些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培训、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等方法,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这进一步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并为患者提供了规范且优质的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静脉治疗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10例PICC静脉输液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静脉治疗护理,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5例,分别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静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在使用静脉护理后,1次穿刺成功率、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显著提升,两组患者的分析对比差异性明显,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投诉率,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第1次穿刺成功率,是医疗领域中最常用的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专科门诊维护在基层医院静脉治疗门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228例我院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PICC专科门诊维护,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病房维护,观察并对比护理对两组患者产生的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的方式进行护理后,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体现出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PICC专科门诊维护应用于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实施PICC置管,彰显护理人文关怀理念,对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减轻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患者痛苦有其积极的临床意义。适应症:目测外周静脉条件差、穿刺难的患者,避免化疗药物外渗造成血管硬化、堵塞、局部皮下组织坏死。方法对常规PICC置管失败及目测外周静脉血管差的患者,采取B超探测肘部血管直径、走向、弹性,引导穿刺针进入拟穿刺血管并置入导管。结果选择常规PICC失败及肉眼目测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87例,实验组:63例(含常规PICC置管失败者4例),此法穿刺成功62例,成功率98.41%。对照组:24例在目测条件下常规穿刺成功13例,成功率54.17%,失败11例,其中10例转麻醉科行锁骨下或颈外静脉穿刺置管(CVC),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研究B超探测肘部血管直径、走向与PICC置管成功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指导实施PICC置管,避免了穿刺盲目性,提高置管成功率,建立患者生命保障线,并节流医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90),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一组为观察组(n=90),接受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22%,一次穿刺成功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7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75.56%。组间对比显示P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医院静脉治疗护理门诊中应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肿瘤科收治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1、2两组,各45例,对1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病房维护措施,对2组(研究组)患者实施PICC专科门诊维护措施。结果:2组的护理效果优于1组,(P<0.05)。结论:在医院静脉治疗护理门诊中应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有利于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几率,有效改善并发症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护理中,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预防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于2019年5月/2021年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PICC护理质量管理中所达到的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招募我院收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