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中老年人,调查已往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观察,并检查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吸烟和饮酒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S斑块发生率、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BP、FPG、TG、LDL—C、HDL—C和TG的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BP和BMI检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和高血压,促进动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血脂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文献分析2例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transientischemicattacks,LSTIA)患者的特点,探讨该类疾病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例LSTIA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彩色多普勒(TCD)、磁共振成像、CT动脉血管造影(CTA)、全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分析其结果的特异性。结果首发症状为发作性肢体抖动的患者,易误诊为继发性癫痫,且抗癫痫治疗无效,DSA等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给予抗动脉硬化(如抗血小板,调血脂等)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减轻或停止。结论LSTIA为少见TIA类型,呈发作性、无意识障碍的单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可与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类似,易误诊,临床可行脑电图、TCD及DSA等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简介: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提示3例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闭塞或狭窄性病变,而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仍偶有发作.2例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完全停止,1例由于血管迂曲明显,手术未获成功,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少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形式常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的一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通过脑电图及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44-71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2-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9例,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2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对照组39例患者中,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2.1%。结论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