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药学干预对于抗生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及干预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共182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联合药学干预,将两组抗生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抗生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抗生用药过程中,药学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对创口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是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行清创缝合治疗的156患者。随机分为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的实验组以及急诊清创缝合后使用抗生的参照组,每组患者78例。两组急诊清创缝合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创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急诊清创缝合患者均出现了感染问题,处理后成功消除感染。实验组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1.28%;参照组感染患者1例,感染率1.28%。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分析,X2=0.0000,P=1.0000。结论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不会影响感染的发生几率,因此建议不使用。

  • 标签: 急诊清创 缝合 不使用抗生素 感染率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干预对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血流感染患者及其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抗生干预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分析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201例血流感染患者,对照组104例,干预组97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经验用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96.2%vs92.8%,P=0.294),对照组恰当使用抗生比例低于干预组(68.3%vs81.4%,P=0.032)。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6.5)vs(20.6±14.7),P=0.027],干预组30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2%vs14.4%,P=0.056)。结论:抗生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 标签: 抗生素干预 血流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相关性腹泻患儿13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均治疗5~15d后,比较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抗生相关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 标签: 新生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采用不同抗生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并且保证每组患者数量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抗生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虽然采用不同抗生治疗方案进行呼吸道感染治疗,但是治疗有效率大致相同,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Ⅱ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抗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大致相同,但是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所以可以作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抗生

  • 标签: 不同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生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探究抗生降阶梯治疗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抗生使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可明显看出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4.3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6.25%,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小儿重症肺炎
  • 简介:目的评估母亲孕期使用抗生与儿童发生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Ovid等数据库中关于母孕期使用抗生与儿童哮喘的队列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有儿童哮喘患病率和儿童哮喘暴露因素关联性结果(OR、RR或HR)的文献,共纳入9项研究,均调整了母亲哮喘、吸烟等混杂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母孕期抗生的使用增加了儿童哮喘的风险(OR=1.14,95%CI:1.13~1.15),I2=96.5%,逐篇去除行敏感性分析,再次汇总OR=1.27(95%CI:1.17~1.38,I2=0),未对最终结果造成明显影响;临床异质性分析:以3岁为界行亚组分析,<3岁和≥3岁亚组文献汇总OR分别为1.85(95%CI:0.80~4.29,I2=78.8%)和1.19(95%CI:1.08~1.31,I2=96.8%);以不同孕期行亚组分析,孕早、中和晚期OR分别为1.29(95%CI:1.23~1.34)、1.30(95%CI:1.25~1.35)和1.26(95%CI:1.21~1.31),I2均为0;以不同暴露因素获取方式行亚组分析,自我报告(采访)和来源于数据库文献汇总OR分别为1.27(95%CI:1.10~1.48,I2=71.2%)和1.20(95%CI:1.08~1.32,I2=98.6%);以不同抗生行亚组分析,β-内酰胺类OR=1.18(95%CI:1.08~1.30,I2=0),磺胺嘧啶OR=1.19(95%CI:0.78~1.83,I2=83.5%)。②以同胞为亚组分析,文献汇总OR=0.91(95%CI:0.79~1.06,I2=93.3%)。分别采用Begg秩相关法和Egger直线回归法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本Meta分析显示母孕期使用抗生可增加后代哮喘的风险,但同胞对照组研究显示母孕期使用抗生与后代哮喘不关联,家庭环境、遗传等残余因素可能是重要的混杂因素,孕期抗生使用与后代哮喘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抗生素 哮喘 母孕 后代 儿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内接诊的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脏病猝死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处理对策加以探讨。方法抽取100例心脏病猝死患者,具体使用回顾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心脏病猝死的原因,然后对其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有28.3%的患者患有冠心病,部分患者感染和并性风湿病,以及高血压或者呼吸道感染类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病症。结论在心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应该悉心观察其并发症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其相关体征进行监控,对并发症的治疗不能松懈,对可能诱发心脏病的各类因素进行预防。

  • 标签: 心内科 心脏病 猝死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抗生降阶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抗生降阶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抗生降阶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重症下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I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的临床用药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4例妇产科II类手术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抗生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常规组患者45例,预防组患者49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而预防组患者则实施预防性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疗效(血象异常情况、体温异常情况、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在临床用药疗效上,两组患者在血象异常情况、体温异常情况以及感染情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预防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妇产科II类切口围手术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科学有效使用抗生能够降低感染情况,而采用预防应有抗生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因而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II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 抗生素 临床用药疗效
  • 简介:分析了4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QNs)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的单一毒性和等毒性比例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加替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医药品对发光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84×10^-3、0.137×10^-3、0.129×10^-3和0.151×10^-3mol·L^-1。不同的评价方法对4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和不同取代基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的毒性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多种QNs混合体系呈现拮抗作用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喹诺酮类抗生素 发光菌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 毒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抗生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8月4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本组40例患者均接受抗生治疗,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接受抗生保守方法治疗,3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泻、腹膜炎体征等表现均在最短时间内改善,2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术后证实为化脓性阑尾炎;随访3-6个月,本组无复发病例,且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抗生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控制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抗生素 替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抗生使用情况,以更合理地应用抗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通外科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82例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情况应用抗生,研究组在干预措施指导下应用抗生,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分析两组患者的抗生使用情况;结果,预防用抗生比例是81.32%(74/91),预防用药合理率是71.42%(65/91);对照组预防用抗生比例是95.60%(74/91),预防用药合理率是50.55%(46/91)。在预防用药合理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抗生使用中还存在使用率较高、药物选择不恰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情况,今后需要强化抗生使用管理,确保普通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

  • 标签: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 抗生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合理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93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的抗生使用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率为100%,术后因未合理使用抗生为39.78%。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妊娠期糖尿病、肥胖、术中大量失血、术中子宫切口延长、手术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妊娠合并慢性盆腔炎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合理使用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术前及术中影响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一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最低;腹部相关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最高;术中给药术后切口感染率最低;两种及以上抗生联合用药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最低,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预防切口感染,会受到手术类型、抗生种类、使用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对抗生进行合理的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切口感染效果。

  • 标签: 普外手术 抗生素 预防切口感染
  • 简介:抗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会促进抗性基因的发展。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sensinginhibitors,QSIs)可有效地避免这一缺陷,有望成为抗生的替代品而与抗生有环境共存的可能,但目前尚缺乏它们的联合毒性机制及其相关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本文以大肠杆菌为受试生物,测定了群体感应抑制剂N-苯基-4-(3-苯基硫代脲基)苯磺酰胺(LED209)与5种抗生的单一和二元联合毒性。结果表明,LED209与5种抗生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拮抗,推测是LED209通过影响鞭毛合成,减弱了抗生对大肠杆菌的生物有效性;同时通过拆分分子式,发现了拮抗作用可能源于LED209分子式中的含苯基和硫代脲基的L1分子,因此建议未来在LED209药物优化时,应尽可能的保留L1部分的基团,从而保证混合体系的最小环境风险。本研究不仅为联合用药提供依据,而且从环境风险评价角度为抗生替代品LED209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抗生素 LED209 大肠杆菌 联合毒性 药物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