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经过多年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及运用总结,总结出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其学术特点,有利于其继承发展,同时在第二部分就目前临床发病的病状治疗方法用具体数据进行了对比治疗总结分析,对提高临床推拿师的诊病,治疗能力及疗效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电子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eMoxa-VI电子灸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缓解肩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电子灸与温针灸均能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症状,电子灸更安全、更环保,且便于操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熏艾条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部位,系好松紧带,用松紧带固定灸盒两边底袢,将艾条点燃后插入顶管中(内有不锈钢弹簧片挟持),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合的温度。结论对于肩关节周围炎使用熏艾条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封闭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患者均接受局部封闭治疗8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VAS评分(726士124)分对比,治疗后患者VAS评分(145士031)分明显下降,肩关节前屈由(6354士1538)°提升为(13221士1252)°、外展(5885士1375)°提升为(12576士1826)°、后伸(2533士765)°提升为(3478士812)°,关节运动ROM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封闭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康复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益。
简介: 肩关节周围炎,以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采用《医宗金鉴》止痛如神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对于肩关节周围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14例,将所有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采用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7例。对照组患者为单纯的推拿,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症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配合采用中医针灸和推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受的6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是甲组(n=32)和乙组(n=32),甲组:常规性护理,乙组:中医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对比。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75%和71.9%。SDS和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分数值分析,护理前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甲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卫星面神经炎的案例实施中医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P<0.05)。结论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结石周围温度的变化特点。方法2019年9—10月将临床收集的一水草酸钙结石打磨成直径约1 cm大小的类圆形,在肾模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断端将结石推入肾盂,形成肾结石模型。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行经皮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温度记录仪探头置于肾盂内结石周围5 mm处,激光功率采用4 W和8 W,灌注速度分别为0、25、50、100 ml/min,脉宽模式分为短脉宽和长脉宽,激光设备选用第5代EMS激光设备。实时记录结石周围温度变化,每种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实验,温度变化值为实验结束时与开始时的温度差值。比较不同功率、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脉宽模式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时结石周围温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在钬激光功率为4 W,灌流速度分别为0、25、50、100 ml/min时,长脉宽与短脉宽模式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40±0.30) ℃与(2.97±0.15)℃,(1.20±0.30) ℃与(1.17±0.21)℃,(0.77±0.21) ℃与(0.53±0.15)℃,(0.60±0.10) ℃与(0.47±0.06)℃,均P>0.05]。在钬激光功率为8 W,灌流速度分别为0、25、50 ml/min时,长脉宽与短脉宽模式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3±0.06)℃与(5.97±0.25)℃,(2.63±0.06)℃与(1.77±0.25)℃,(2.07±0.31)℃与(0.97±0.06)℃,均P<0.05];在灌流速度为100 ml/min时长、短脉宽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0.06)℃与(0.67±0.12)℃,P>0.05]。在长脉宽模式,灌流速度为0、25、50 ml/min时,4 W与8 W钬激光功率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流速度为100 ml/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针状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在0、25、50 ml/min灌流速度下,钬激光高功率和长脉宽模式较低功率和短脉宽模式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值大;无论长、短脉宽模式,在碎石功率≤8W、灌流速度≥25ml/min时,碎石过程中结石周围温度变化均不明显,手术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