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牙根吸收及其潜在的部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名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的成人患者,以其自身对侧同名或同源磨牙作为对照,分为压低磨牙组(过长磨牙20颗)和未压低对照组(磨牙20颗),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治疗前后牙根长度,以牙根长度减少量占原始牙根长度的百分比评价牙根吸收,并分析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压低距离等是否可能是磨牙压低后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果过长磨牙各牙根吸收分别为,腭根-0.10±0.11,近中颊根-0.07±0.12,远中颊根-0.07±0.13。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得到性别(P=0.531)、年龄(P=0.485)、治疗时间(P=0.132)和压低距离(P=0.180)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没有统计显著性。压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牙根吸收差异并没有统计显著性(P=0.238)。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可能会出现牙根吸收。本次研究没有发现性别、年龄、治疗时间以及压低距离和磨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我们暂且不能认为其是磨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进行治疗。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上颌后牙缺损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状况,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后牙齿功能恢复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拔牙与不拔牙对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拔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拔牙治疗,实验组不拔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压根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827例牙根等级分布0级,占84.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15例牙根等级分布1级,占11.75%;35例牙根等级分布2级,占3.61%;3例牙根等级分布5级,占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对正畸治疗后压根吸收影响较大,容易加重压根吸收,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因此治疗过程中在不影响疗效情况下尽可能轻力矫治,缩短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瓷嵌体在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78例,根据修复方式分为树脂组和嵌体组,树脂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的修复方法,嵌体组采用铸瓷嵌体的修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修复的成功率和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嵌体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92.11%)显著高于树脂组患者(7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嵌体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树脂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全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修复成功率较高,且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ON渗透树脂治疗青少年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17岁已行固定矫治且存在釉质脱矿的青少年患者20例,选择患者中脱矿的100颗前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脱矿的牙随机分为实验组(50颗)和对照组(50颗)。实验组使用ICON渗透树脂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氟化剂再矿化治疗,分别在治疗1年后观察龋齿情况,比较两组病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1年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为12.00%、10.00%,对照组患者的患龋率为18.00%、16.0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及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2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在咀嚼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上更少,术后并发症更低。而且,在各项对比中,2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模式,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也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情况,给临床牙体修复提供指导信息。方法根据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122例牙邻面牙体缺损患者来分析研究,共有患牙140颗,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61例患者共有72颗患牙,B组6例共有68颗患牙。A组患者接受Dialogvario嵌体修复,B组使用e-max铸瓷嵌体修复。对两组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随访率、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和继发龋几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组修复完整性比B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推介牙邻面牙体缺损患者接受Dialogvario嵌体修复治疗,具有比较高的修复完整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体外模拟咀嚼力疲劳负荷来研究改良设计后的树脂粘结固定局部义齿(RBFPD)抵抗脱位的能力,以及不同粘结剂对于固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每个样本组由1颗前磨牙和1颗磨牙组成,2个离体牙间留出相当于1颗磨牙大小的间隙。样本分为5组。第1组样本按照传统RBFPDs进行牙体预备,包括领面沟、He支托窝和舌侧翼板。第2组和第3组按照带有固位槽的改良设计进行牙体预备。第4组只预备固位槽。第5组除了以嵌体洞型替代固位槽以外,其余设计与第2和第3组相同。制做铸造支架,组织面酸蚀。第1、2、4、5组样本以Cement-It作粘结剂,第3组用Panavia21粘结。第2、3、4组的固位槽洞型用复合树脂修复。样本保存在水中作230000次压力负荷循环,频率为4Hz。在拉力负荷下铸件与基牙分离。结果平均分离力大小:第1组=361N,第2组=525N,第3组=562N,第4组=449N,第5组=417N。第2组和第3组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5组。与第1组相比,第2组和第3组铸件分离时还伴有较高比例的基牙断裂。第2、3、4组样本较少发生粘结失败。结论第2和第3组改良设计的RBFPD的固位性较好。改良设计的RBFPD抗脱位能力增强与铸件面积或树脂粘结剂类型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和铸件与固位槽复合树脂修复体之间的机械锁结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拔牙后骨胶原对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20枚上、下颌后牙拔除后同时给予不同处理,其中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粉,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胶原,8例拔牙窝传统搔刮血块充盈自然愈合为对照,术后4周、12周分别复诊,摄X线片检查,对牙槽窝的愈合,牙槽嵴宽度进行观察;结果Bio-oss骨粉组与Bio-oss骨胶原组拔牙前及术后12周牙槽嵴宽度测量不存在差异(P>0.05);自然愈合组拔牙前及术后12周牙槽嵴宽度测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Bio-oss骨胶原植入减轻了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为以后进行种植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基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