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院文章以云南省马关县为研究区,基于岩溶石漠化与植被覆盖度和岩石裸露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和岩石裸露率信息,结合碳酸盐岩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剔除非岩溶石漠化区域,加权叠加植被覆盖度和岩石裸露率数据,提取出试验区的岩溶石漠化信息,并且计算岩溶石漠化分级断点值,得到五个等级石漠化的分布情况和面积。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研究区石漠化分布状况。
简介:摘 要:本研究聚焦于石漠化区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可能性与综合效益提升策略。首先,通过地理特征分析,指明石漠化环境如何影响光伏发电效率,进一步探讨了土壤流失、植被退化等因素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具体作用。其次,本文提出了光伏电站能耗优化方案,并探索了光伏组件封装新工艺和主控制器的选型对提升系统工作效能的重要性。此外,详细介绍了智慧管控平台的架构以及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管理中的应用,这些创新技术的采纳旨在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依托于实际工程案例,该研究证实了石漠化区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地生态和经济问题,而且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于促进石漠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在佛教与道教的长期论争过程中,道教思想学说的展开深受佛学左右,两家讨论的课题(由本体论而心性论)程序上大体一致,时间先后则道教晚于佛教。本文通过对显庆、龙朔年间佛道论争的分析讨论,认为唐代初年的佛学以南北朝和隋代佛学为基础,在学术理论体系、概念范畴辨析、思维方式展开等领域,都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表明佛教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播后,已经进入思想上的成熟时期;尤其在中观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佛教本体论(本质论)的形上学哲学思辨远高于儒、道两家。佛道之争中道教方面的屡战屡败,说明佛教在学说思想和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成就。这意味着,不仅道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儒家也同样需要反思自己;一味以排斥外部思想、不同观念为能事的思维习惯,无助于自身的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