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治疗技术与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技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肾结石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镜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一期结石取尽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一期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肾结石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2017年12月~2018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后的手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不会为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穿刺(mini-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MPCNL)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探讨鹿角形肾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0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MPCNL组60例,开放手术组48例;术后随访并评价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MPCNL组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1.75±3.79)g/L,输血率为21.67%,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32±1.63)d,治疗费用平均(9.02±1.40)×10^3元,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的(18.10±4.66)g/L、41.67%、(13.10±1.64)d及(11.92±1.58)×10^3元(P〈0.05或P〈0.01);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5.00%(51/60),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68.75%(33/48)。结论M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的优点,对于较大、开放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尤为适宜,可作为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微创经皮肾镜和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5例,进行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和B组(55例,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更好,通过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能够减少肾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利于患者的后续恢复,因此可以进行广泛的实际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肾结石采取微创经皮肾镜与大通道经皮肾镜的治疗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一期结石取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肾结石的治疗中,对比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结石清除率,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跟腱断裂采用经皮微创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20年1月的急性跟腱断裂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采用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和开放缝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32.25±4.75(min)、7.84±1.55(d),常规组分别是67.32±7.84(min)、13.67±2.48(d),(t=12.313,p=0.000),结果有差异。(2)实验组和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是11.53%,常规组是30.76%,(x2=25.615,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急性跟腱断裂采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良,该种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MPCNL)取石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72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护理,总结相关经验。结果472例患者通过一期或二期取石术,结石取尽率为91.1%,其中56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经予以加强抗感染及保持管道畅处理后3~4d后恢复正常。62例出现术后继发性出血,经予以夹闭造瘘管及止血等处理后,出血停止,8例予以输血治疗,1例行肾动脉栓塞治疗,3例行开放手术止血,其中1例因出血严重行患侧肾切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闷,经摄胸片提示为气胸,经胸腔穿刺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为术中发现。结论合理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可扩张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36例后路可扩张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重点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制定护理计划预防并发症及做好出院时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表明围手术期采用综合干预的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按李卫东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总优良率90.06%,总有效率100%。结论予围手术期患者综合的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的功能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扩张通道系统在腰椎再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腰椎再次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腰椎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腰椎再次手术患者运用微创扩张通道系统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扩张通道系统运用于腰椎再次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硬通道法微创介入治疗颅脑深部小血肿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本科2001年3月-2007年3月100例神志清楚、幕上血肿〈30mL,但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硬通道——微创介入清除引流出血肿+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2组病例行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半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组病例治疗后第1个月及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颅脑深部小血肿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快神经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套法经肛微创手术(TAMIS)与经肛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9~74岁。60例患者均行经肛手术,其中30例采用手套法TAMIS,设为TAMIS组;30例采用TEM,设为TEM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AMIS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例数分别为(35±7)min,(9±5)mL,(2.7±0.9)d,(2.9±0.6)d,(2.1±0.9)分,(3.6±1.9)d,29、1、0、0、0例;TEM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8±7)min,(9±6)mL,(2.5±0.8)d,(2.7±0.7)d,(1.8±0.9)分,(4.0±2.3)d,28、1、1、0、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77,-0.099,0.931,0.770,1.418,-0.789,Z=-0.607,P>0.05)。TAMIS组和TEM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7)min和(46±7)min,治疗费用分别为(8 507±1 471)元和(9 551±1 747)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8,-2.506,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切缘均为阴性。(2)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TAMIS组2例患者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因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发生尿潴留,经导尿膀胱训练3 d后改善,1例术后2 d畏冷、发热诊断为脓毒血症,血培养检查出大肠埃希菌,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TEM组3例患者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 d肛门失禁,经肛门功能锻炼4 d后好转;1例术后发生便血,予肠镜下止血治疗后好转;1例发生会阴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短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TAMIS组和TEM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7±4)个月和(16±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0,P>0.05)。随访期间,TAMIS组1例直肠管状腺瘤患者于术后1年肿瘤局部复发,直径约为0.5 cm,距离肛缘约为12 cm,于内镜下再次治疗后未再复发,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管状腺瘤。TEM组1例直肠低分化腺癌患者于术后6个月MRI检查示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示直肠标本未见癌细胞残留,送检15枚淋巴结(1枚阳性),截至随访时间肿瘤未再复发转移。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套法TAMIS治疗中上段直肠肿瘤可取得与TEM相当的临床疗效,手术方式安全、可行;且手套法TAMIS更省时,治疗费用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