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证候群,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伴功能亢进的患者中的成像特点。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伴有功能亢进的患者 60 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 3、 5、 7、 9 s 接受检查,比较两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P-Ll值和 P-L2 值)、图像质量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 51.12±11.21)、( 34.53±7.12) s,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 3、 5、 7、 9 s 的 P-L1 值分别为( 53.12±7.43)、( 64.19±6.36)、( 78.39±7.18)、( 55.13±6.68) Hu, P-L2 值分别为( 34.56±4.03)、( 38.21±4.39)、( 63.09±5.15)、( 49.31±5.07) 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4.59±1.25)、( 5.82±1.42)、( 7.69±1.79)、( 6.83±1.58)分, 7 s 与 3、 5、 9 s 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 3、 5、 7、 9 s 的 P-L1 值分别为( 114.41±11.15)、( 91.09±8.21)、( 74.38±11.52)、( 54.02±9.61) Hu, P-L2 值分别为( 73.23±8.43)、( 52.12±7.09)、( 43.38±6.74)、( 38.13±6.47) 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8.69±1.02)、( 6.82±1.31)、( 5.97±1.23)、( 5.81±0.89)分, 3 s 与 5、 7、 9 s 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门脉高压伴功能亢进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强化峰值的时间延长,且在到达峰值 7 s 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最高。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功能亢进; CT 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脓肿治疗中应用介入超声穿刺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周脓肿患者100例位本次研究对象,借助超声引导将引流管置入进行引流治疗,观察患者穿刺引流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00例患者穿刺引流均顺利完成,引流管数量是284根;接受5管引流法及单管引流法的患者各有8名,接受双管引流法、3管引流法以及4管引流法的患者分别有22名、42名、20名;引流管置入深度是6-21cm,引流管置入深度均值是13.6cm,最终完全治愈的患者数量为92位,治愈率是92.00%,治疗时间均值是37d;结论运用介入超声穿刺引流的方式治疗周脓肿患者,实践结果显示效果较佳,并且根据数据可知治愈率较高,可是并发症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今后应该进一步针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究,进而使得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胰周脓肿 介入超声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胆道结石诊断中使用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项目选取抽签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110例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n=55)实施腹部CT检查,实验组(n=55)实施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检查,评价实验组与常规组胆道结石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胆道结石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比常规组,P<0.05,数据指标之间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用于胆道结石患者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胆道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型贯穿交锁式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18年9月2年间安徽省立医院胆外科完成的57例细管(管直径≤3mm)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比研究U型贯穿交锁式肠吻合设为A组(18例)与胰腺导管对黏膜式肠吻合设为B组(39例)在术中肠吻合时间、术后瘘(POPF)、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U型贯穿交锁式肠吻合的平均吻合时间为15.00分钟,术后4例出现瘘,3例生化瘘,1例B级瘘为腹腔出血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U型贯穿交锁式肠吻合能明显缩短吻合时间,是肠吻合方式的一种有效改进。

  • 标签: 胰肠吻合 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 吻合时间 胰瘘
  • 简介:本组36例经过上述治疗其中17例视力和眼底改善、稳定15例、恶化4例,本组病人中32例经过上述治疗后眼底情况得到改善或稳定,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标签: 早期糖尿病 昊畅 治疗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核磁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核磁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结石患者均CT与核磁胆管成像诊断后,其中,70例患者行CT检查后,检出38例,检出率为54.28%;行核磁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2%,对比检查结果可知,核磁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核磁胰胆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至本院诊断的肝胆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按照实验标准挑选出87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腹部超声进行诊断,将最终的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87例患者中,通过腹部超声诊断共诊断出75例(86.21%)肝胆疾病,包含39例胆囊炎(44.83%)、7例脂肪肝(18.39%)、16例胆结石(18.39%)、5例肝硬化(5.75%)、3例病毒性肝炎(3.45%)、5例肝肿瘤(5.75%),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超声 肝胆疾病 影像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肝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并发胆漏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12例(14.63%)患者术后并发胆漏,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未出现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肝胆手术易引发术后胆漏,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为充分减少发病率,要做好预防性处理。针对已经合并胆漏的患者,要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方法,从而不断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胆漏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肝胆手术后 并发胆漏 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肝胆外科护理过程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应对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2018年12月),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主要以单纯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护理质量应对措施的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5.35%相较于对照组的74.42%有明显的提升,以及护理人员(包括基础、急救、专科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临床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得知,在以护理质量应对措施干预后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加强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指标的评分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借鉴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反思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经验和失误,对实习生带教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与评价进行思考,制定可行的评价方式。方法对肝胆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进行思考与总结。结果肝胆外科临床带教中对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相对系统的评价标准。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对系统、完善的评价标准。

  • 标签: 肝胆外科 实习生 医患沟通能力 培养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手术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后的康复影响以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在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录的外科病人中定向拣选62例接受肝胆手术的患者。利用电脑软件依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两组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促进康复,研究组(常规+快速康复)。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快速康复护理的干预下,研究组患者术后的饮食、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效果较对照组好;此外,研究组术后出现感染、消化系统不适、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概率(6.5%)低于对照组(29.1%),P<0.05。结论肝胆手术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术后的生活状态,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肝胆手术 快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因素,总结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在我院肝胆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后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普通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调查组患者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调查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普通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调查组患者组中护理投诉率低于普通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肝胆外科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施以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保障肝胆外科患者护理质量。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质量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责任制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4例肝胆外科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护理责任制的44例肝胆外科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护理质量评分、总体满意率、住院时间都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肝胆外科患者而言,其在运用护理责任制后,能够减短住院所需时间,并促进护理的效果与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可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责任制 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肝胆管结石88例患者,将其按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左肝叶切除术,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2.61±0.98)分、对照组(4.23±1.03)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对照组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小个,能够降低的降低术中出血量,缩减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保证患者后期恢复状况。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 144例作为课题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 14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样本例数均为 72例。对照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围术期护理中,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围术期护理 品管圈活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之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处理,并有效提高其肠胃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共计 100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 50例,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围手术期的常规处理方式,包括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等,对于观察组患者再次基础上进行多潘立酮,抗生素的处理,并结合传统中医进行综合恢复处理,对两组患者的首次进食,首次排便,和首次排气的时间进行临床指标对比,是在术后 3d之后使用 b超观察患者的肝下积液情况和胆囊窝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食,排便,首次排气时间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积液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上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围手术期实行合理的胃肠功能恢复,能够较好的提高肝胆外科手术后肠胃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患者 外科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肝胆外科护理当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出现率。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 肝胆外科护理当中利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良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临床上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 肝胆外科 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