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根据四川省什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peoplelivingwithHIV/AIDS,PLWHA)信息,分析什邡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97-2015年什邡市PLWHA信息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用SPSS软件描述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15年什邡市累计报告PLWHA183例。患者年龄4~81岁(中位数42岁),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2.9∶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4.6%(100/183)。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的方亭街道病例数较多,占18.6%(34/183)。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5.1%(174/183)。结论农民为什邡市感染HIV的高危人群,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应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PLWHA的发现力度,强化管理、治疗工作,降低艾滋病在该市的传播蔓延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37例孕妇临床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宣传资料以及讲座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病,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为今后的临床预防艾滋病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我县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个人访谈。结果:(1)80%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通过定期门诊随访治疗。(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认识很低。(3)8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之间愿意继续进行交往。(4)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都从电视上看见过艾滋病方面的宣传。(5)96.67%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通过防疫站随访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对艾滋病总体认识较低,迫切想了解艾滋病的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93例患者30~50岁79例,占86%,其中HIV感染途径有性乱史60例(65%),静脉吸毒史16例(17%),静脉吸毒并有性乱史11例(12%),不详6例(6%);临床表现反复发热(92%),咳嗽、咳痰(73%),胸闷、气促(82%),明显消瘦(82%),浅表淋巴结肿大(28%),腹泻(21%)等。X线表现粟粒型肺结核29例(31%),浸润型肺结核52例(56%),结核性胸膜炎8例(9%)。合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50%),合并结核性腹膜炎(8%),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16%),合并空洞(19%)。肺结核病灶多分布在三个肺野以上。PPD试验多为阴性。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情重,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外结核多发,治疗困难。胸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不典型,易累及多叶多段,血行播散型多见。CD4+细胞的量值和适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在提高产妇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定期产检的600名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教育方法,而教育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对两组教育依从性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教育后,教育组的教育依从性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产妇的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滑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滑县2000年以来的艾滋病监测、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滑县自2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1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97例。病例分布男性59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551;20~49岁组占70.1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7.6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0.82%,其次为血液传播占34.02%。结论滑县的艾滋病流行处于低流行态势,但2004年以来流行速度加快,主要传播途径已由血液传播向性接触转变,今后应实施以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由高危
简介: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措施、遏止艾滋病流行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2003和SPSS12.0统计软件对卧龙区2004-2009年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库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报告确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阳性总数为770人,感染率为0.09%;其中血液传播641人,占83.25%,性传播113人,占14.68%,母婴传播16人,占2.07%;经统计,性途径传播感染HIV的比例由2004年的3.6%上升至2009年1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8,P〈0.05);农民所占比例由2004年前的98.55%下降到2009年的8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690,P〈0.05);各年龄组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阳市卧龙区艾滋病流行状况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特别是性途径传播呈上升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仁怀市2005-2018年5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对320例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8年5月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320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19例,艾滋病病人101例;男女性别比2.21;异性传播290例,占90.63%;农民132例,占41.25%;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占绝大多数;初中文化以下占比较多。结论仁怀市卫生部门要继续持之以恒地加强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普及艾滋病基础知识,加强对高危因素的控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力度、扩大监测面等,减少艾滋病的发生和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钦州市2010~2020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20年艾滋病新发现并报告病例疫情信息资料。结果:钦州市2010~2020年新发现报告HIV/AIDS病例逐年升高,晚发现比例逐年增长。在性别上,男女比例为3.13:1,且由2010年的3.89:1下降至2020年的2.93:1。在年龄分布上,以青壮年为主,15~24岁、25~4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逐年下降,50~64岁、65岁以上年龄组病例逐年增多。结论:钦州市2010-2020年艾滋病新发现并报告病例数逐年下降,但晚发现比例较高,且男女比例不断缩小、中老年病例不断增多。
简介:目的对舟山口岸1286名归国渔民艾滋病和梅毒进行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本口岸归国劳务HIV及梅毒的感染特点,为远洋作业的劳务人员防制艾滋病、梅毒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对1286名(2590人次)归国渔民进行用酶标法、金标法进行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抗体血凝试验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3例HIV感染者,总检出率0.23%,共中40-50岁2例,占感染总数的66.67%;检出梅毒10例,总检出率0.78%,其中30-40岁8例,占感染总数80%,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结论加大普及对归国渔民卫生宣教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最好途径.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11―2016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2011―2016年50岁及以上老年HIV/AIDS病例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6年广东省新报告老年HIV/AIDS病例共10489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1.8%,老年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老年病例的晚发现率为54.5%(5715/10489),老年病例晚发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老年HIV/AIDS病例以男性为主(占79.5%),年龄中位数为61(55~68)岁,以本省籍(占85.0%)、汉族(占98.7%)、已婚有配偶者(占65.2%)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44.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5.4%)。报告老年HIV/AIDS病例数居前5位的地级市分别为云浮市1163例(占11.09%)、湛江市1027例(占9.79%)、广州市991例(占9.45%)、清远市813例(占7.75%)、茂名市797例(占7.6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0.6%(9507/10489),其中非婚异性性传播占78.3%(8214/10489)。结论广东省老年HIV/AIDS病例以男性、农民、已婚有配偶者为主,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应对该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HIV在老年人群中的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县艾滋病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决策部门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东宁县艾滋病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东宁县艾滋病流行处于低流行地区,但是流行危险因素广泛存在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主动监测力度,发现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二代传播。
简介:国内外学者对人口流动和艾滋病(HIV/AIDS)两者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群相对于固定人口更容易感染HIV,且更容易传染给一般人群,人口的流动已凸显出作为HIV/AIDS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在国家艾滋病防治系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在获得基本卫生保健、医疗服务和社会支持方面不同程度地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这些阻力会促进HIV/AIDS传播流行。因此,HIV/AIDS预防控制工作应从多部门,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并贯穿于人口流动的整个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色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HIV/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百色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乌兰浩特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提供有效科学、有效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兰浩特市艾滋病流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兰浩特市于200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持续到2012年,10年中流行趋势呈平稳水平,没有出现波动高峰,每年发生感染者1—2例。但是今年截至目前累计报告10例,合计管理的(按乌市户籍所在地)艾滋病病例已达15例,其中有3名为正在服药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有3名为正在服药的艾滋病感染者、有9名为艾滋病感染者。结论艾滋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艾滋病监测检测技术的广泛的在临床应用和不断的加强;监管场所羁押人员定期开展监测;献血和术前艾滋病严格检测和筛查;加强了高危场所重点人群的监测;传染病网络报告体系进一步健全,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敏感性得到提高;艾滋病病例过去曾感染,但是未被发现,今年陆续发病。但是,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已迫在眉睫。
简介:【摘要】目:探讨宜宾市某重点县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策略。方法: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集我市重点县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例资料2293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收集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例2293例,样本主要来源如下:综合医院889例,占比38.77%,血站314例,占比13.69%,其他1090例,占比47.54%。筛查阳性率前三的样本分别为自愿咨询检测点3.71%,高危人群检测1.16%,监管场所监测0.66%。2020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例503例,其中自愿咨询检测粗阳性率(1180.32/10万)远高于综合医院粗阳性率(43.80/10万),但综合医院粗阳性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民体检(外出务工办理健康证明)粗阳性率为18.67/10万。主要传播途径如下: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例2293例,经性途径传播99.17%(异性传播为97.69%(2240例),男男同性传播占1.40%(32例)),经注射毒品传播0.52%(12例),母婴传播0.044%(1例),其他0.35%(8例)。结论:我市重点县艾滋病总体发病率较高,呈聚集性分布,属一类高位县,防治工作非常艰巨;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但是男男同性传播也值得重点关注,应积极加强防控措施,以期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