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引,通过历史与现实分析,认为人的缺失是现代德育所出现的最大危机,而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个危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德育的价值回归,让德育在促进人的现实性发展与未来性发展、个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简介:自从18世纪后期以来,美学与政治已经完全相互浸染纠缠在一块,因此,政治思想之中的审美转向其实是一种回归,或者说是一种直到更有利条件出现时而出现的一种被延误阻挡的转向。政治根本上就是审美的,政治通过对感觉的重新分布或划分而发挥作用。民主政治就是着手通过培养新的看和听的方式而让不能被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被看到和听到,并打开和不断揭示那些可理解性和可能性的条件,而创造有利于思想和行动的替代选择的可能性。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本话语的兴起,以及国外发生的两次堪称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大人本话语转向,但人本话语长期未能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扎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重启现代化的大门,迎来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思潮,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本话语转向,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这次转向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人本话语面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性困境的双重超越,其出路是回到马克思,实现人本话语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以及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飞跃。
简介:<正>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中写道:一个幽灵在注视着我们,我们觉得自己正在被它注视着,并且是在任何共时性之外,甚至在我们的任何目光之前和之外,按照一种绝对的前后关联和不对称性,按照一种绝对不可
简介:《如何读诗》是伊格尔顿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诗论作品,也是继《文学理论导论》之后的第二本教材类著作。围绕"何为诗歌"和"如何读诗"这两个重要问题,他从诗歌本身的"物质性"和"话语性"视角,揭示当代诗歌批评在话语和语言、内容和形式、意义和符号、语境与文本、经验与体验之间的范式危机,探讨诗歌本身的修辞传统、语言形式、物质内涵和阅读方法。该书呈现出伊格尔顿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审美意识教育的理论转向。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化是其大众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更深层次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下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逻辑转化成现实生活的生活逻辑,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传播。
以人为本:现代德育的价值回归
转向与回归:政治思想之中的审美转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本话语的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从意识形态回归文学修辞——评特里·伊格尔顿首部诗论教材《如何读诗》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