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我与谢宗信方丈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之久。谢方丈虽已仙去,但他慈祥的笑容、谦逊的品德、开阔的胸襟、渊博的学识,仍然感染着我。值此谢方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想从学医道、行医道、论医道三个方面,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他的医人生对我的启迪。

  • 标签: 医道 方丈 人生 诞辰100周年 胸襟
  • 简介: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烟台师范学院胶东文化研究中心,文登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真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20日-22日在全真发祥地文登市举行。中国(包括港台)日本、加拿大、韩国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就全真与齐鲁文化的关系展开了全方位的、深入的讨论。

  • 标签: 文登市 全真道 齐鲁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 宗教信仰
  • 简介: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提到起关键作用的元代陈致虚,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明代全真道士阳生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阳氏的修性修命皆可成仙、修性重于修命的内丹思想,既承元代陈致虚在内丹修炼理论上融合金丹派南北宗的思路,又力图使这种融合后的全真在理论上占主体地位,客观上使陈致虚的以北宗为主体的南北宗融合体系比较完全地建立起来。阳氏在力图使北宗理论占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未能把修性重于修命与神燕合一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而明清全真等内丹学派的一些著名内丹家完善阳氏这个方面的不足,又恰能说明阳氏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中的作用和地位。

  • 标签: 阳道生 《真诠》 陈致虚 刘一明 道教南宗 道教北宗
  • 简介:全真摆脱了传统道教追求肉体成仙的价值取向,力图从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具有回归老庄道家的思想倾向,但其对老庄道家思想并非简单接受、照搬照抄,而是在佛教影响下对之进行了再诠释.本文以马钰倡导的"清净无为"为例来说明,马钰将"清净无为"视为"最上乘法",反映了其借鉴吸收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思想与方法对老庄思想进行诠释,正是通过援佛诠,才促进了全真修行理论与实践的更新与发展.

  • 标签: 佛教思想 全真道 禅宗 马钰 清净无为
  • 简介:由宗教所钟国发副研究员承担的上海市“九五”规划中长期项目的最终成果《华夏宗教的超越性突破一儒佛三教并存格局的起源》已经完成。2001年6月21日下午,在宗教所召开了由上海市宗教学会会长刘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严耀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刘仲宇教授、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业露华研究员、龚方震研究员

  • 标签: 儒佛道 宗教学 宗教研究 超越性 政教 研究员
  • 简介:本文以对云南省麻栗坡县蓝靛瑶过法仪式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采用文本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地蓝靛瑶过法仪式中"师"""二派的分工与合作,发现了其"阴师阳"的内在关系结构。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此结构在瑶族"生死轮回"过程中救度个体与家族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师"""二派共同建构了蓝靛瑶生命周期的完整救度链。

  • 标签: 过法 师派 道派 道阴师阳
  • 简介:18世纪,卫斯理约翰创立英国循会。19世纪中期,随着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英国循会在华传教活动亦拉开序幕。梧州开埠通商后,在麦路得医生的带领下,循会在梧州地区积极宣讲教义传播福音,开展各项传教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慈善救助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各种具体行为,再现了这些慈善活动对教会和当地百姓的双面向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麦路得 梧州 慈善活动 《麦路得》回忆录
  • 简介:英国循会是卫斯理兄弟于18世纪在英国创立的教会。19世纪中期,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拉开了英国循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1897年,梧州开埠通商,英籍牧师麦路得被派往梧州开展传教活动。在麦路得等人的带领下,英国循会在梧州地区开展了教务、医疗、办学、慈善等活动,积极推动了英国循会在梧州地区的传教工作。本文结合《麦路得》回忆录,利用多方资料梳理英国循会在梧州的医疗活动始末,再现了英国循会在梧州地区传教发展的历史图景,并反思其对教会自身及梧州社会的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梧州 医务活动 《麦路得》
  • 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道家思想 曲折发展 儒佛道三教 现代意义
  • 简介:应印尼中爪哇三教庙宇协会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直属宫观北京白云观经乐团于3月24日至4月2日前往印尼中爪哇两个城市、三座庙宇举行和平法会。法会期间,适逢祖老子降诞之期,印尼三教协会希望通过这次法会活动祈福世界和平、印尼国运昌盛,并借此机会向印尼人民传播道教的基本知识,介绍道教仪式和礼仪。

  • 标签: 北京白云观 中国道教协会 降诞 音声 三教 道祖
  • 简介:为加强风建设、完善教制建设和培养道教人才,中国道教协会决定于2007年12月举办内地正一授篆活动。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授策活动协调会议。会议宣布成立授巢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担任顾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担任组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秘书长袁炳栋担任副组长。12月21日至24日,授篆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3名篆生参加了授篆活动。

  • 标签: 天师府 龙虎山 正一道 江西 内地 中国道教协会
  • 简介:北魏太和二十年《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像附刻长篇造像记,是研究我国道教历史和早期道教造像极为重要的材料。原石今存陕西耀县博物馆,风化剥蚀已很严重。数十年来,研究者或未见善拓,或不识碑字别写,释读未确,以讹传讹,导致论说多误。今据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泐蚀较少之早期拓本,参考书文献及有关材料,重为考释隶定。本文为作者研究该碑之部分内容,综合论说将另文发表

  • 标签: 四川大学博物馆 《道藏》 原拓 《龙龛手镜》 道教造像 拓本
  • 简介:《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同时,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 标签: 《太平经 《抱朴子》 道教 美学思想 中国 美学意识
  • 简介:千百年来,无锡一些名,对道门艺术追求执着,成就巨大.后人赞赏其艺术成就而忽略其道士身份,正所谓艺名远超名.如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明代状元公孙继皋,近代音乐家华彦钧等等.南鼓王朱勤甫也是一位艺名远超名的无锡正一.

  • 标签: 百年诞辰 纪念 状元 晋代 道士 明代
  • 简介:自1980年中国教会全面复兴以来,中国教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四处在建教堂,恢复教堂,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教堂,城乡之间也出现很多很多信徒。一位牧长跟我说:“中国教会现在将近一半以上的信徒是第一代基督徒,就是文革以后信主的”。这也带来令人担心的事实,就是信徒人数巨增,教牧人员却很少,尤其是到了今天教牧人员少的现象还没有得到缓解。

  • 标签: 信徒 中国教会 神学思想建设 基督徒 教堂 神圣
  • 简介:“我仅以个人名义,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已经75岁高龄了,有这个机会来中国学道,来之不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见到这些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在座所有学员最大的心愿。”“感谢这次的安排与帮助!我虔诚的修道之心已持续20余年,这么多年来总期盼有机会向中国的道长学习,这次相聚是上天恩赐的机缘,是真正的机缘,希望再次安排学习机会,一定诚心追随。”“10天的学习仅仅是开始,仅仅是第一步,也是一大步,回国后我将更多地传播道教。”

  • 标签: 中国道教学院 进修班 留学生 道者 西方 学习机会
  • 简介:早期道教(即张陵、张衡、张鲁主教时期)在神祗崇拜及祭祀仪式方面,主要崇信“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行以“三元斋会”、“三官手书”之仪。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盛行,民间形形色色的派林立,五花八门的法事醮仪纷呈,较著者称天师道斋法、上清斋法、灵宝斋法,经篆达数百卷。其著名修订、整理、增益者有葛玄、葛巢甫、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

  • 标签: 早期道教 教义 科仪 《易》 《周易》 主教
  • 简介:一九八六年十月中旬,以京都大学教授竺沙雅章为首的日本中国佛教历史遗迹访问团,在我省大同,太原、五台山、临汾等地参观考查期间,在太原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宋玉岫、张海瀛、《晋阳学刊》主编高增德、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裕民及《五台山研究》编辑部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学术文化交流。此处选登的这篇文章,就是日本大谷大学文学部助手桂华淳祥撰写的论文。桂华淳祥曾在北京留学期间来过太原。这次是他重游故地,看到太原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并祝愿我省四化建设迅猛发展。

  • 标签: 普恩寺 佛教史 释迦 大谷大学 五台山研究 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