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青海哈萨克人历经反复的迁移之后最终于2001年被安置在青海省海西州马海村。对其食俗的田野研究表明:虽然他们在地理空间上远离族群主体,是较为"孤立"的人群,但无论周边生活环境及交往族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他们的饮食习俗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然维系着哈萨克族的饮食传统。这种族群内部未对变化中的新环境进行调适便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反调适现象是青海哈萨克人族性与凝聚力的体现。

  • 标签: 饮食习俗 青海哈萨克族 反调适 迁移族群
  • 简介:目前,一个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大落实全国农业大寨会议精神的热潮正在我院兴起。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召开的全国农业大寨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次规模很大、意义深远的会议。根据省委的部署,院党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专门研究了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十一月五日、六日两个下午,又召开了全院师生员工及家属大会,由院党委和驻院工宣队的负责同志进行了传达和动员。

  • 标签: 会议精神 全国农业 农业学大寨
  • 简介:《台北人》中的所谓'风尘女性系列'指的是《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孤恋花》这样四篇小说作品,它们讲述的都是风尘女性(曾经的或现在的)的故事,并且拥有近乎相同的故事结构框架:风尘女子与豪门巨商的恩怨情恨纠葛。这篇论文试图从叙述的角度解析这些小说文本是如何戏剧性地呈示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尘女性的命运情状与性格心理的,并揭示这些小说文本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关联。

  • 标签: 《台北人》 “风尘女性系列” 叙述学
  • 简介:对于嫉妒的本土形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报纸头条,近年来“羡慕嫉妒恨”又成流行词汇。该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

  • 标签: 财富观 嫉妒 人类学 20世纪80年代 出版 张慧
  • 简介: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角度解读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并依据布迪厄关于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惯习、结构和场域等展开论述。文章指出,舞龙灯习俗从惯习看,是村庄历史图腾的再现;从结构看,是村庄精英集团的盛会;从场域看,是村庄势力范围的界定。这三者共同作用,促成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

  • 标签: 习俗 村庄 认同意识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人类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典范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民族志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此相关的研究者对于国家角色的高度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所面对的是多元文化与政治间的交会、交融与对话,这构成了西南少数民族所处的真实的文化与历史情境脉络。因此,研究此区域的人类学者对于国家影响的关注,应该同时具有跨文化与跨文明的视野,将研究扩展至汉以外的文明与宗教体系。

  • 标签: 中国西南 少数民族 人类学研究 成果述评
  • 简介:医学的文化人类研究,其核心在于医学可以开启一扇了解当地文化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窗户,包括鲜活的身体生命、日常生活、本地人的历史意识等。同时医疗的重要性在于医者必须干预真实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一定带有形形色色的特征及其各色各样的不适。知识存在于社会中,追踪“社会中的知识的生命”,可以为人类和人文科学乃至注重实践的医疗相关人员提出许多有趣的哲学和实践层面的问题。

  • 标签: 医学 民族医药 文化人类学 民族志
  • 简介:人类最大特点就是如何用分群的方法、分类的角度,而不是个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质的研究,也要擅长使用量的研究方法。但是最为重要的,人类研究还应该加强概念提炼。以往的人类研究都是描述太多,而提炼太少。中国的人类研究需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 标签: 人类学 概念提炼 调查研究
  • 简介:灾难的研究以社会为先,大致强调灾害对社会成员以及社会环境的冲击,并试图找出问题及解决方法。人类进入灾难研究虽为时尚浅,但对于灾害发生、灾害救援、灾后重建以及减灾过程中文化的作用的关怀却有新意。灾后所生成的新的文化,不仅在灾难应对中形成新的经验,而且对于揭示社会的本质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灾害人类学 文化研究 文化生成 羌族民间故事
  • 简介:杨建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本文通过回顾他的学术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探讨了他将历史学与民族相结合的独特的民族思想和研究方法,阐明了他基于与西方人类相比较而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杨建新 历史学 民族学
  • 简介:今天,互联网作为一种开发、利用、传播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的网络载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各类网站已达67万之多。人们对互联网也不再陌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早已引起了社会、哲学、新闻传播等社会科学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而言,人类对于互联网的研究比较滞后,对于互联网能否纳入其研究视阈意见也不统一。

  • 标签: 社会生活 互联网 人类学 互动研究 虚拟社区 网络文化
  • 简介: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变得困难重重。领土分割在后现代的全球化时代已不再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民族存在于多层治理体系的世界之中,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是谁,我们代表着什么,这些问题都希望得到解答,这些问题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 标签: 全球化 认同 爱国主义
  • 简介:图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学术资源。本文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7)提供的数据,针对教育学学科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对我国教育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国内学术著作127种,在简述这些著作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来源文献的主题对著作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论证这些著作在教育领域的影响。

  • 标签: CSSCI 引文分析 图书影响力 学术影响 教育学研究
  • 简介:20世纪中期以来,文化人类表现出强劲的学科发展势头,社会文化体系中各个子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也越发精细和深入,文学人类、政治人类、教育人类、艺术人类、医学人类、科技人类等分支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内涵都有了较大拓展和进一步深化。在传统意义上,作为社会文化体系核心内容的传统技术始终是文化人类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一批受过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专门训练的中青年学者,对蕴藏于我国少数民族民间社会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地方性知识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与研究,发表或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技术研究的文化作品,

  • 标签: 民族文化多样性 科技人类学 读书札记 中国西南 文化共生 传统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