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全麻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全麻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共有15例术后发生谵妄,占18.75%;其中13例(86.67%)发生于术后1~3 d,2例(13.33%)发生于3 d后,谵妄症状持续时间1~5 d;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术后疼痛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疼痛是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8.75%,合并疾病、手术类型及术后疼痛是影响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稳定其血压及血糖水平,同时应对骨科患者予以重点关注,术后采取有效镇痛措施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应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29例,男性75例(58.1%),平均年龄77.5岁,范围65.0~92.1岁。衰弱患者53例,非衰弱患者76例,衰弱组年龄[(80.5±5.5)岁]大于非衰弱组[(75.3±6.2)岁],衰弱组高血压[84.9%(45/53)]、心力衰竭[32.1%(17/53)]及外周血管疾病[32.1%(17/53)]比例高于非衰弱组[65.8%(50/76),1.3%(1/76),17.1%(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χ2值分别为5.879、24.606、3.921;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衰弱组震荡初始(TO)[-0.05(-0.92,0.82)%比-0.74(-1.58,0)%;Z=2.616,P=0.009]更高、震荡斜率(TS)[2.34(1.30,5.00)ms/RR比4.34(2.66,6.39)ms/RR;Z=-3.048,P=0.002]更低,衰弱组TO异常[49.1%(26/53)比26.3%(20/76),χ2=7.038,P=0.008]及TS异常[34.7%(29/53)比21.0%(16/76),χ2=15.579,P<0.001]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异常(OR=2.970,P=0.010,95%CI:1.300~6.785)及TS异常(OR=3.618,P=0.003,95%CI:1.565~8.364)与衰弱相关。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心脏表现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以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共入选55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危重型15例,重型4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1.8%),平均年龄(61.2±13.0)岁,83.6%(46例)有湖北接触史,38.2%(21例)合并高血压。危重型组与重型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型/危重型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LDH升高患者最多(重型20例,危重型7例),其次是AST(重型16例,危重型5例);重型组与危重型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仅CK升高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例:1比4,P=0.027)。42例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有39例表现异常,最常见的为非特异性T波改变。治疗前后进行过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的15例患者中,有9例氧合指数<100 mmHg(1 mmHg=0.133 kPa),突出的心电图改变为心率较前增快和ST-T段改变。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异常对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但同时观察两者动态演变更能反映心肌受损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心脏手术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并经多学科会诊后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的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转归、妊娠结局、随访等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妊娠期及产后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8例(40%)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7例(35%)急性主动脉夹层,4例(20%)心脏瓣膜病变,1例(5%)左心房黏液瘤。(2)20例心脏外科手术时间:早孕期3例(15%),中孕期9例(45%),晚孕期2例(10%),晚孕期剖宫产同时手术4例(20%),产后2例(10%)。9例(45%)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手术,均未发生严重产后出血。(3)除1例急性动脉夹层患者心脏外科术后1 d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及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失访外,余18例患者均存活,其中中孕期引产1例、晚孕期胎儿宫内死亡引产1例、剖宫产分娩14例、阴道分娩2例(均为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孕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晚孕期阴道分娩)。16例活产儿中,除1例生后1 d因肺出血及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余均存活。结论对于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孕产妇,应多学科合作,根据病情及孕周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监护随访,以保证母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美国指南网、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网站、国际指南网、医脉通等指南网及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指南和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包括指南2篇、系统评价7篇、专家共识1篇。从随访团队构成及要求、随访频率、随访内容、病情监测、评估和提高治疗依从性、评估和改善心理状况、运动与康复、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8个主题汇总了2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最佳证据,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意愿和临床具体情况,结合专业判断,形成有效、可行的护理策略,从而对患者实施科学随访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对心脏占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心脏占位的45例患者,进行心腔显影(CVO)及实时灌注显影(RTPI),并将CEUS结果与心脏磁共振、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术后病理、随访期间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占位性质特征。结果心脏占位性质构成比分别为:血栓44.4%(20/45),肿瘤44.4%(20/45),其他11.1%(5/45)。CEUS诊断心腔内占位的准确性显著高于TTE,CEUS诊断不同占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血栓:95.0%(19/20)、92.0%(23/25)、93.3%(42/45)、90.5%(19/21)和95.8%(23/24);(2)良性肿瘤:81.3%(13/16)、96.6%(28/29)、91.1%(41/45)、92.9%(13/14)和90.3%(28/31);(3)恶性肿瘤:75.0%(3/4)、97.6%(40/41)、95.6%(43/45)、75.0%(3/4)和97.6%(40/41)。结论CEUS可快速、安全、准确地判断心脏占位性质,对鉴别血栓和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