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谈评论集《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陈墨(以下简称“问”):1986年,您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天命斋”,是出于何种心态?陈骏涛(以下简称“答”):是因为自己年届五十,“五十而知天命”嘛,这是孔老夫子说的。问:专业工作才做了没几年,就到了五十岁,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 标签: 艺术魅力 文学观念 现代 传统 知天命 “问”
  • 简介: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欲望自由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建构。

  • 标签: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身体 工业文明 伦理共同体
  • 简介:第18届东盟首脑会议8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闭幕,会议在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9日接受采访时认为,在这过程中,东盟应加强内部努力,争取外部支持,以确保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

  • 标签: 外部支持 共同体 东盟 印度尼西亚 首脑会议 雅加达
  • 简介:<正>早在30年代,读者就发现《雷雨》与《悲悼》很相象,但论述者在论述曹禺所受奥尼尔影响时,大多循着曹禺戏剧主题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人物或某些技巧作比较;而这些比较也往往只是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加以类比,或揭示其影响所在,而忽略了对于曹禺所受奥尼尔剧影响的特点程度,其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以及这种影响对曹禺戏剧创作的意义等的探讨。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些尝试。

  • 标签: 奥尼尔 《雷雨》 人物性格 《悲悼》 表现主义 戏剧技巧
  • 简介: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国文学哲学对美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作者认为,一个民族文学的生命力影响力取决于该民族哲学的成熟程度。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现当代诗坛引起的反应,并重点介绍对中美诗歌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 意象派 当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词
  • 简介:轻喜剧《妈,爸,我白人女孩同居了》是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泽桓的成名作,它通过表现跨种族婚恋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在追寻文化身份时的困惑。该剧采用剧中剧结构对美国漫画书《黄爪》进行了模拟,既解构了人们心目中陈旧的华人模式化形象,又揭示了新的华人模式化形象,这些模式化形象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造成阻碍。陈泽桓并不是仅仅描写加拿大华裔青年的身份困惑,同时也通过男主人公马克最后的选择对加拿大华裔青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暗示只有打破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吸取中、西双方文化的长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 标签: 加拿大华裔文学 陈泽桓 《妈 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 模式化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虽然朱棣文不会说中文,但是他对中国的感情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祖籍的留恋,更表现在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热隋对中国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关心。早在1908年,朱棣文就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经常访问中国,促成了多项合作。

  • 标签: 中国教育 科技事业 朱棣文 中国科学院 人才培养 外籍院士
  • 简介:庄子与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文学巨匠,庄屈并称,庄骚比翼。他们的作品风格相近,都富于想象力,语言挥洒自如,充满奇幻色彩。但是出身门第、地域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理想不同,导致他们的文学风格同中存异。对比庄子的《逍遥游》与屈原的《离骚》,不同之处大致可概括为:传情达意的手法不同;采用的文体不同;审美特征不同。

  • 标签: 庄子 屈原 风格 异同
  • 简介:20世纪是神话重生的时代,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大师玛格丽特》,既沿用了基督教的神话结构,又融合了异教的魔鬼崇拜女巫主题,它通过重述神话的方式来表达了作者对永恒的爱理想的追求。

  • 标签: 魔鬼崇拜 女巫 神话方法
  • 简介:“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当我第一次阅读这些文字时候,我被罗素这种朴实深沉的叙述深深感动,感动我的不仅仅是文章的行文质朴,语言的掷地有声,而是作者

  • 标签: 《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 情感表达 爱情 散文
  • 简介:俄国形式派的关键性批评概念“陌生化”《文心雕龙》中的“隐”“奇”,在涉及创作论、文学史观、文学自身形式演化等方面有颇多共通之处。从创作论角度出发,两者都强调文学语言形式的扭曲变形以达到或“阻滞”、“延缓”,或“曲意幽隐”的审美效果,同时反对文学创作的习套化,并从文学体裁、技巧手法等形式因素的历史成因中去整体把握文学发展史的演进轨迹。其间所呈现出的一些差异,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诗学背景上的原因。

  • 标签: 《文心雕龙》 创作论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观 诗学 形式
  • 简介:伊什梅尔·里德菲利普·罗斯的学院派小说《春季日语教程》及《人性的污秽》再现了现代大学在种族、身份、性别、性表征政治等问题上的文化多元主义诉求。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普特帕特身份认同危机及希尔克的身份认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普特帕特希尔克自身最终异变为"幽灵"的过程,探讨里德罗斯对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之下"政治正确"的文化潜规则进行的反思。"政治正确"导致的"政治不正确"行为造成普特帕特希尔克身份认同的危机失败,而这正是文化多元主义本身暗含的危机。

  • 标签: 伊什梅尔·里德 菲利普·罗斯 身份危机 政治正确
  • 简介:本文从将记忆父权与书写记事技术联系起来的两个主要传统出发,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力图论证两个密切相关的观点:1)哈姆雷特王子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难忘的、也是最健忘的人物之一,莎士比亚着重在哈姆雷特父子关系印刷文化来临的语境中描述了这种记忆失落;2)父权、遗忘、印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叙述被重铸传播,这种批评叙述即A.W.波拉德、W.W.葛里格、“新书目”推出的、用以解释剧本本身的物质状态作者状态的“记忆重建”。

  • 标签: 记忆 父权《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印刷文化
  • 简介: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能够根据独立的现实构建虚构的世界。本文通过对《沙之书》《骑桶者》这两篇外国小说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对小说的“虚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明白艺术“虚构”是如何体现具体细节、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而这些都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是艺术真实性的表现。本文主要以《沙之书》《骑桶者》为例,探讨小说虚构的意义,让学生们通过小说来感受作品的艺术真实感。

  • 标签: 小说 虚构 意义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愈发显著,无可避免导致了文化上的两极格局,一极是由“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而另一极则是由“地方化”造成的文化多元和文化孤立。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本土化语境,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做出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一大批有识之士选择超越欧洲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狭隘,把眼光投向非西方文化,从世界文学世界主义这两种互相交织、互相补益的理论话语体系中发掘现实意义。

  • 标签: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全球化 地方化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卡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卡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卡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
  • 简介:一直以来女权主义对父权制社会的批判都停留在针对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上,这一点的确毋庸置疑。但是伊迪斯·华顿的小说《豪门春秋》显示:尽管男性被赋予了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但在限制女性角色的同时,男性其实也限制了自己的角色。为了维护社会所期待的“女性气质”“男性气质”,男性女性们不得不牺牲他们的个体气质,这让他们无法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情感,同时也阻碍他们的自我发展。对《豪门春秋》的分析揭示:男性也女性一样受制于父权制度,父权社会不仅是女性也是男性的牢笼。

  • 标签: 伊迪斯·华顿 《豪门春秋》父权制 女权主义 牢笼
  • 简介:在马拉美不多的文学创作中,三部戏剧作品《希罗底》、《牧神》与《依纪杜尔》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马拉美戏剧创作的生命力在于他真诚吸收了20世纪之前、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经典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的作品,同时又以自己的诗学为出发点,揉以形而上美学的思考,划出了一道以时代为背景、又超出时代维度的流星轨迹。这可以说是其戏剧观之现代性的一个体现。

  • 标签: 马拉美 戏剧 诗学 莎士比亚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