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最早接触唐的诗是我在2006年开始写作《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的时候。限于当时有限的阅读材料,我只是在《我的三姐妹》的诗歌合集中读到了一部分唐。至于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则是到了2012年的初秋。那时云南高原天蓝云白,路边红色的曼陀罗花甚至有些无辜地开着。即使到了今天,对于女性而言写作仍然是一个悖论重重的难题——"女性只有在重新获得自

  • 标签: 曼陀罗花 后先锋 云南高原 诗歌精神 三姐妹 女性写作
  • 简介: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英俊的青年。他向我献了哈达。一条代表着崇高和庄严的淡兰色的丝质哈达,让我想起了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他来自青藏高原,就在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掩映之下,在那可以望见雪山的地方,作为那个古老民族的儿子,他成了一名能够用汉语写现代诗的诗人。

  • 标签: 班果 现代诗 丝质 兰色 时代氛围 此际
  • 简介:龙舟鼓响又端阳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不比常年角黍盘。——陆游《归州重》从屈原故里传来的船鼓,使我蓦然惊觉,又是端阳了。早些时候,还没到月初,夷陵广场上,就有卖粽子和米酒的女人在阳光里走动。我便记起诗人的

  • 标签: 屈原 三峡 端午节 记忆 龙舟竞渡 龙舟赛
  • 简介:历史的警觉──读韩少1985年之后作品南帆诗意的中断不论文学史如何表述中国文学的1985,这个年份都曾是韩少文学生涯的一块重要界石,韩少在这个年份集束抛出了《爸爸爸》、《归去来》、《蓝盖子》等一系列小说,并且在声势浩大的“寻根运动”之中领衔主演...

  • 标签: 韩少功小说 政治权力 张承志 警觉 英雄气概 精神创伤
  • 简介:对于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一种解读的视角非常独特,即:在这个特定阶段,当代文学几乎是被"思潮"所推动的。从"伤痕"到"寻根",从"先锋"到"新写实",每一次文学上的狂飙突进,事实上摇旗呐喊的都是一些"概念制造者"。这种情形的优点在于文学总不寂寞,作家的创作也更有自觉意识,而缺点则是概念统领作品,多年以后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概念,鲜有作品。然而概念总会退潮,作家的写作还在继续。与炫目的口号剥离之后,作品本身是否具有魅力?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韩少

  • 标签: 韩少功 长篇小说创作 新写实 马原 爸爸爸 思想随笔
  • 简介:七、万里奔波我带着两岁的女儿离开黄桷垭广益中学。南山顶的文峰塔为我和女儿远远送行,“蓝妈妈”和“蓝爸爸”送我和女儿下山。蓝妈妈是蓉儿的好保姆,勤快、能干。她抚养蓉儿一年,孩子的离去,使她伤心。她手扶滑竿哭泣着跟随下南山,一直送我父女到龙门浩上轮渡,把眼泪滴落长江,化作波涛。

  • 标签: 龙门浩 广益中学 贾先生 文峰塔 生活道路 中国作家协会
  • 简介:“看一个人现在有什么样的结果,你就可以知道他过去曾经种下了什么种子,凡事都先有了引发事件的原因,才会产生事件本身的结果。”(《王阳感悟》)长今的父亲被仙道预言:命中将遇到三个女人,一个被他杀而不死;一个被他救后因他而死;一个将杀他而救活很多人……长今的父亲感到恐惧,问仙道,如何才能不遇见第三个女人?仙道回答道,只要你不遇见第二个女人。仙道的话预言了一个“因果定律”:遇见第三个女人的结果,是因为遇到了第二个女人——如果长今的父亲没有救护长今的母亲(第二个女人)自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长今(第三个女人)。

  • 标签: 仙道 因果定律 大长今 不知道 给你 王阳
  • 简介: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尽艰辛,最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春秋霸之一。晋文公继位不久,就开始他的报仇和报恩行动:在他流亡时,嘲弄过他的,他就寻找借口,发兵讨伐;给过他帮助的,他就慷慨报答。有一天,晋文公率领大军来到卫国的鹿,忽然想起一件旧事来。他在流亡的时候,曾经带着几个随

  • 标签: 晋文公 老人 晋国 重耳 国君 泥土
  • 简介:这样的流水我明白它们内心的想法这样的流水漫过青石台阶又向远方悠然而去它们以内心的清凉对夏天表示着轻蔑是的这样的流水我真想掬起一捧再让它从指缝溜出来

  • 标签: 江南 流水 内心
  • 简介:周智慧先生画卷欣赏程红·《山海图》乱云翻卷,琼花怒绽,有炸雷,奔腾呐喊。笑拥激浪,耸然海岸,与松柏,终身结伴。波影婆娑,山光璀璨,光共影,争奇斗艳。苍山作父,沧海为母,心相恋,山高水远。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叫卖声叫卖声,从下午不明不暗的光线中探出头来站在街口打点自己的营生

  • 标签: 短诗 叫卖声 光线
  • 简介:玛格蕾特·玛丽娅·沙克迈埃尔,又名格蕾琴,现年十四岁,灰色的眼睛像多瑙河里的鹅卵石,棕色的头发,鼻子小巧可爱。她身高一米六,体重六十四公斤。很难说她长得是胖是瘦,正如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一样,胖瘦也是个很相对的东西。

  • 标签: 儿童文学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假币的告白天蒙蒙亮时,隐约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呼喊,而当凝神倾听,则又一片悄如。当我复又转身睡去,那个声息又响动起来,我起身披衣,下床寻声而去。噢!它来自书案上那本破旧的《论语》,及打开书本,细审之,乃一张皱折的百元假币,正如斯言说:"……哪怕焚身火海,也有片刻的光辉,瞬时的炅明,而我也将感到生之快慰,死之欢喜……"我的朋友,你不如将我烧了吧,如果我不能回到那一双双带着体温的手中。

  • 标签: 随笔 《论语》 假币 言说
  • 简介:从我居住的小区出门,往北,沿滨江路,走五百米,相遇一座桥。以前没有桥。以前是一个老渡口,一只渡船,每天往返于河的两岸。渡日子,也渡苍生。机动木船,简易,破旧,斑驳,船尾上架着突突乱吼的柴油机,在低处,烟熏油腻的面孔稳住了生活倾斜的阵脚。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桥修起来了,渡船便被取消,作为地理名词的“老渡口”也被取消了,“大桥”成了它的户籍修饰。

  • 标签: 地理名词 滨江路 柴油机 渡口 渡船 户籍
  • 简介:古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讲的是真隐假装隐,隐的境界。就是说从古自今烂文人就喜欢整事儿:隐居也还非要分出个大隐小隐来,都是用来证明自己那个才正宗。党同伐异争个虚名儿在所有事情上都不让步,你即便隐了居了还是免不了给人攮进这只大酱缸里搅和。我来到云南山里不是要隐什么居,大隐小隐都不是。只要不是一个过分矫情的人,只要你别假装虚无,你就清楚: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离了人没法活。生活在山里或城里的绝大部分人只是因为爹妈在那儿造出了他,属于被选择之类的问题。

  • 标签: 云南 假装 古人 虚无
  • 简介:夏日,葡萄熟了或者未熟的时候,葡萄架下便成为爷爷纳凉消闲的去处。爷爷被爽爽的晚风吹拂,被夕阳的一缕霞光辉映,手握长长的烟杆,一碗浓茶摆在脚前,从漆黑的烟口袋里慢慢地捻出些烟末装入烟锅,费好大劲才点上火,就吧嗒吧嗒地弄出一阵吸烟的节奏。这时我知道爷爷又要讲述爷的故事了,爷爷总是以一句"你们这些没出息的,哪像你爷"作为故事的

  • 标签: 东北军 日本人 葡萄架 烧锅 故事 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