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实业部档案,它反映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对华北地方行政当局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商订“中日经济提携八项原则”,进行所谓“华北经济开发”一事提出相应对案所持的否定态度,表明了国民政府此期对日态度逐步转向强硬的趋势。

  • 标签: 华北 国民政府 南京 经济开发 经济提携 八项原则
  • 简介:本文首先对吐鲁番新发现的《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655)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文书进行了细致解读,并由此出发,清理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与关文有关的文书,特别讨论了关文的成立与用印制度之关系、关文所反映的录事司与各曹关系,以及县衙各司之间关文的使用情况。我们相信,对关文格式与运行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唐代地方政府内部政务运行机制的理解.

  • 标签: 关文 新获吐鲁番文书 唐代 地方政府 行政运作
  • 简介:洛阳的工商管理事业源远流长。西周时期,王都洛阳已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汉魏时、洛阳设有交易丞、钱府丞等负责市场管理。隋唐时期,洛阳商业、手工业繁荣,有南、北、西三市一百二十行,各市均设市长,负责管理商贸事宜。北宋时洛阳为西京,朝廷在此设商税院作为管理市场的官方机构。明清两代,洛阳地方政府设有专门人员负责手工业、商业的管理。

  • 标签: 工商行政管理 《洛阳市志》 市场管理机构 工商管理 西周时期 隋唐时期
  • 简介:从里耶秦简官署文书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秦代称县的长官为“令”,而秦简牍中所见“县啬夫”为泛指称谓的可能性比较大,并非是与县令不同职权的监理机构职官。里耶秦简中出现的“迁陵公”,应该是战国时期楚地对迁陵县长官的旧有称谓,也可能是张楚时期对县长官的称谓。县长官的职能主要是掌管县辖区内所有的事务,包括民政、司法、经济等等,战国乃至秦汉县令所拥有的职权基本变化不大,而里耶秦简官署文书体现的主要是其司法职权特点。

  • 标签: 里耶秦简 县令 县啬夫 迁陵公
  • 简介:南北朝时期是济南城市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时段内济南城的行政等级与职能作用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宋时期济南的行政等级经历了由郡城升为州城、再升至双州并治、复又降为州城"两升一降"的剧烈演变过程。宋魏政权长期隔黄河下游河道南北对峙,济南处于南朝政权的边疆门户位置,是行政等级"两升"的根本原因;济南在山东半岛的地理坐落过于偏西,则是造成行政等级"一降"的关键所在。公元469年北魏据有山东半岛以后,济南迅速实现了由军镇城市到行政城市的职能转变,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山东半岛所扮演的政权边疆角色的丧失。综合来看,山东半岛在南北朝地缘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和济南的地理位置特征,是济南城市行政等级与职能作用发生巨大变化的两大要素。

  • 标签: 地缘政治 门户位置 行政等级 职能作用 济南城
  • 简介:地方监察制度成形于秦汉,成熟于盛唐,完备于明清,期间多次出现中央派出的地方监察官逐渐行政化为地方行政长官的现象。其中以汉王朝最为典型。武帝时确立刺史制度,成为强化中央集权和监督地方官吏及豪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东汉后期刺史却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割据一方的军政实力。汉代地方监察机构的产生与演变,可为我国当代政治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监察制度 行政化 汉王朝
  • 简介:乾隆朝巴县档案的93个地方职役事例,大量出现保甲(保长、保正)、乡约常见名称外,还有约邻、坊长、约保、约坊、约甲、保邻、乡保、牌头、牌保、牌甲、地约、厢长、街约、场头、客长、约客、邻约等,这些用语的归类,如从空间上看分属于城、郊、里;如从行政系统看,大致属于乡约、保甲、场头客长三个系统以及三者的交叉。巴县档案保留了珍贵的签退承替乡约、保甲的制度与实践事例。我们找到230件嘉庆朝刑科题本的地方职役记载,地方职役的用语乡约、保正数量极少,较多的是约邻204件、保邻14件,其中约邻占绝对压倒性的多数。虽然约邻有乡约与邻居合称的含义,但是多数情况下可以径作"乡约"理解,是入约的邻居。"约邻"取代"乡约"成为日常用语,应是嘉庆时期乡约制度实践的特色之一。巴县档案中保留的告示、契约文书,有"约邻"的用语。百姓在供词中,也讲到向"约邻"报案,约邻处理纠纷。

  • 标签: 基层社会 地方治理 约邻 乡约 保甲
  • 简介:台湾地区的开发与行政制置是由经济移民开始,进而建府立县,其演化具有和平的和包融的特点。蛤仔难从经济移民到宜兰厅、宜兰县的建制便是台湾疆土开发和治理过程的缩影,为认知今日台湾提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有益启示。

  • 标签: 台湾省 行政建置 清代 对台筹边政策 蛤仔难 经济移民
  • 简介: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吐蕃史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吐蕃行政制度和军事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学术界着力对《唐蕃会盟碑》.《两唐书·(吐蕃传)》,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87、1286,以及《贤者喜宴》等一系列反映吐蕃时期及敦煌统治区内政治、军事建制的可靠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涌现出诸如劳费尔《藏语中的借词》、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王尧、陈践践《吐蕃兵制考》、《吐蕃职官考信录》、山口瑞风《吐蕃支配敦煌时代》、陈楠《吐蕃职官制度

  • 标签: 吐蕃 地方行政机构 职官 考证 西藏 政治制度
  • 简介:普鲁士政治制度发展的独特模式源于19世纪初的改革。自由派官僚普遍赞同这样一个看法,即“自由主要是建立在行政制度而不是宪法上的”。行政制度的合理化是政治改革的关键,宪法政治则是行政改革的辅助。当行政自治方案、宪政计划遭遇普鲁士社会和历史的现状而流产之后,改革时期留下的合理的行政制度却代替“宪政自由”发挥了职能。

  • 标签: 行政制度 政治思想 19世纪上半叶 自由派 普鲁士 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