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康雍之际云南公件银两制度的创造与推行是清代财税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公件银两制度由云南巡抚杨名时于康熙六十年正月起首先在云南府昆明县推行,以后逐步向周边州县推广,至雍正二年七月,已在云南省除边远土司区之外的所有州县施行,至雍正六年六月鄂尔泰再次酌定后,云南公件银两制度化基本完成.公件银两征收后用于云南官吏养廉和地方公用经费支出.公件银两制度化实现后,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经费征收制度,一直推行到清末.公件银两的制度化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为雍正朝实行耗羡归公等一系列财税改革和吏治整顿提供了某些启示和经验.

  • 标签: 清代 云南 公件银两 财税改革
  • 简介:本文认为科举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置于隋而确立于唐。科举制度的创立是社会经济变动的反映、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以及察举制度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 标签: 科举考试 进士科 明经 投牒 知举官 世卿世禄
  • 简介:在先秦文献里有一些与地域和居民划分有关的层级体系术语(如县、乡、里、比等)因为与后代的某些行政区划称呼相同,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也被看作早期的政区单位。对于这些名称,出土文字资料虽也有涉及,相对而言不如传世文献那样系统。不过这些层级极端整齐且复杂多变,甚至在同一文献内部也往往无法互相契合,近代以来研究者多怀疑其真实性。由于聚落、人口格局的形成受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制约,根据这些客观因素制定的政区体系应该不会如此整齐划一,因此这些据研究主要与东部齐地有关的层级体系~①,就被有些学者判定为'理想国的典制'~②。

  • 标签: 东周提 制度史料 史料新
  • 简介: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 标签: 清末新政 使节制度 变革
  • 简介:试论中法国家赔偿制度之差异丁士松国家赔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产物,当今世界各国几乎均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赔偿制度。其中法国与中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则是两种不同历史类型国家中具有典型性的制度。由于中法两国的历史传统及现实国情相差甚大,故两国的国家...

  • 标签: 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法》 承担赔偿责任 归责原则 国家赔偿责任 公务员
  • 简介:睡虎地秦简((金布律》中有两条记载禀衣制度的简文。关于其中提到的钱数,有的学者认为是指向受衣者收取的衣服钱额,有的认为是向受衣者发放衣服的价额。本文认为,秦朝政府有偿或无偿向服役者发放衣服,取决于所涉服役者的身份和处境。前述简中提到的是政府发放衣服的价值额而不是现金数。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禀衣 国家配给
  • 简介:本文以西藏农奴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乾隆六十年(1795驻藏大臣松筠等对西藏农奴制的改革为中心,阐述了这次改革的原因、条件和内容,分析了改革对西藏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井由此说明了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农奴制度 乌拉差役 乾隆时期 驻藏大臣 商上 祖国统一
  • 简介:明朝治藏措施主要体现在逐步建立起来的三大系统化的西藏职官制度:因循元代区制、改立新规的都司卫所制度;多封众建、均衡各势的行政与宗教首领制度;因俗而治、尚用僧徒、全设土官、朝贡厚赏的职官稳定制度。明朝对西藏地方职官制度的设置,集中体现了中央对西藏的国家主权与凝聚力。

  • 标签: 职官制度 明朝 藏地 因俗而治 国家主权 系统化
  • 简介: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护婚姻和家庭,以维护社会安定,所以,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一直是传统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新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其中提到了一些有关婚姻法方面的新资料,虽然不是很多,但其中一部分是以前史料中未曾有过的。

  • 标签: 婚姻制度 传统法律制度 婚姻家庭 秦朝 社会安定 睡虎地秦简
  • 简介:会盟制度是清政府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非常有效的统治措施。本文就清政府在玉树地区实施的会盟制度的由来、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总结了实行这种会盟制度的主要意义。

  • 标签: 清朝 玉树地区 会盟制度 青海 地方史志
  • 简介:出于南宋初年军事行动的需要,宋政权建立了多种管理数路兵马防务并兼管民事的机构。其中以制置使和宣抚使为长官的机构,在绍兴五年之後,已在四川、京湖和江淮地区形成较稳定的辖区范围,并成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但是,通过剥夺监司和总领的权力,其在民事和财政上的职权於绍兴五年之後一直呈现逐渐扩张之趋势。制置使和宣抚使是宋政权加强军事防御的产物,但它们增加了地方行政层级,导致中央集权的力度减弱。本文并讨论了与制置使、宣抚使相关的其他制度,分析了四川、京湖、江淮三大制置使、宣抚使辖区的区别。

  • 标签: 准行政组织 制置使 宣抚使 中央集权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 标签: 伍廷芳 刑讯制度 法律思想 清朝
  • 简介: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

  • 标签: “五一口号” 民主制度 “五一”劳动节 中国共产党 协商 政党制度建设
  • 简介:近代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文明,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明范式的角度来认识近代英国文明转型与公司制度创新,还是一个新课题。“文明范式”最初是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理解和把握世界政治现实的分析框架。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人们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正是信念与家庭、血缘与信仰。

  • 标签: 制度创新 文明转型 英国 近代 公司 文明范式
  • 简介:一、《隋书·礼仪志七》所载北周禁卫武官制度。《隋书》卷12《礼仪志七》载“後周警卫之制”,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是迄今为止认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兹先将有关记载引述如下,然後再作分析讨论。其文略云

  • 标签: 六官体制 北周 禁卫武官制度 中国 政治制度 历史渊源
  • 简介:十国时期是传统礼乐制度全面进入南方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整个南方社会礼乐文教意识水平普遍上升的时期.本文以十国时期南方政权中礼乐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线索,从礼乐制度与南方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传统礼乐制度的南移在南方社会文化崛起中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十国文化 礼乐制度 融合 冲突 共振
  • 简介:本文论述满族皇家宗法的特点是严嫡庶之分、长幼之序,清初尤为明显,汗(皇)位传承及竞争只在嫡出者之间进行,且有一个由兄终弟及向父死子继的转变过程,这与辽、金、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及汉族早期王朝的情况相同,符合一般规律.清入关后,皇子之间嫡庶身份差别趋于缩小,在废嫡或无嫡的情况下皇位传于庶出者,与两汉、唐、两宋、明等朝多庶出者继承皇位的状况也相同.

  • 标签: 嫡庶之分 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 皇位继承
  • 简介:辽代契丹人的社会组织主要分为部落和宫帐两类,横帐就是宫帐之一,它是独立于部落之外的头下世袭帐分。本文着重考察横帐的涵义及其范围,分析横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辽代部族制度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能够为研究契丹族社会组织结构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

  • 标签: 横帐 辽朝 契丹人 三父房 耶律 遥辇九帐
  • 简介:《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发表于1767年法国重农学派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家们"的政治理论。一部百余页的论著,全部事关中国且多溢美之词,这在法国的"中国热"渐趋降温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是较为罕见的。因而,魁奈的写作动机值得探究。本文以文本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比1767年该论著的印刷版,魁奈的手稿以及作者所取用的素材,试分析魁奈创作此文的直接目的和深层意图,并举例说明作者为达成此目的而对素材及自己的手稿所作的修改。

  • 标签: 魁奈 中国 专制制度 重农思想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两种制度。刚进城的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享受供给制,而旧有人员,包括工人、店员、技术人员、教师、职员等,则享受工资制,全国工资等级没有统一体系,并行的工资标准多达数百种。

  • 标签: 工资制度 建国后 机关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