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激光光凝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对症护理的同时进行围手术期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一系列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病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瓣膜病变的病人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必需的治疗手段。而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影响抗凝药物治疗的的因素、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抗凝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80例我站免疫血液学实验室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受血者与供血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组别采用常规盐水法进行检测(参照组)以及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研究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交叉配血效果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再利用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记录两组患者交叉配血效果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数据,研究组检出率及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均优于参照组,两组组间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对于临床输血检验,可有效检出IgG类不规则抗体,患者交叉配血效果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均有优势性,同时输血安全性得到保障,因此,此方法建议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50例心内科房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抗凝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凝血指标、出血事件和心功能评估。结果:实验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实验组的心功能评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凝血指标(PT、APTT、INR)均有显著变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结论:本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对心内科房颤患者具有明显的益处,能够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并对凝血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中图分类号R5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49-01摘要目的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96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用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PT及INR。早期发现出血的征象并加强健康教育,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第二次血液灌流时的抗凝方法,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方法将44例连续两次血液灌流的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两次和观察组第一次血液灌流时均常规肝素化抗凝,观察组第二次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稀释法无肝素灌流。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出血情况和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无Ⅱ级以上凝血,观察组治疗后出血1例,对照组治疗后出血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TP、APTT、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LT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门、APTT、TT、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稀释法无肝素灌流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