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综合护理下肿瘤PICC置管患者ESCA量表、SUPPH量表评分分别为123.21±18.26(分)、108.43±16.70(分),高于常规护理的105.37±17.43(分)、92.30±14.56(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综合护理下肿瘤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静脉炎、感染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护理的30.00%,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管在肿瘤综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因此综合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延续性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后置管出院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PICC肿瘤患者15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名。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PICC优质护理方案。在护理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带管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带管时间更长,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相比较于对照组来说更弱,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PICC置管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极为重要,所以在患者出院后的有效护理必然是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基于延续性护理的护理方案应用,借此使患者的PICC置管出院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患者在体位变动后导管的位置变化,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体位变动中对导管位置的影响。方法5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的病人,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DTL),A组25人用FOB调整到正确位置,给套囊充气,变为侧卧位后再次用FOB查看导管的位置有无移动及其移动距离。B组25人在改变体位之前先给套囊放气,体位改变后再充气,然后用FOB查看导管的位置有无移动及其移动的距离。结果A组方法(不放套囊组)在病人体位变动时导管在移动方向上更容易过浅;而B组(放套囊组)却更容易过深。在导管就位准确率来看,B组(76%)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56%)。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到耳鼻咽喉科会诊的35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35例患者经头部变位试验等诊断为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居多,其次为水平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所有患者经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病史的收集,老年病人病情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还有头部变位试验和手法复位的操作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PICC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取病例数为65例,均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探究组33例与参照组32例,对探究组患者采用PICC技术肘上穿刺,对参照组患者则采用PICC技术肘下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保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导管保留时间与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PICC技术肘上穿刺具有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建议在临床中尽量采用肘上穿刺方法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