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老年便秘采取3种改良后灌肠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确诊为便秘的120例老年病例,均于2021.01~2022.02期间就诊,以双盲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纳入40例做对比。甲组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治疗,乙组采取不保留小量灌肠,丙组采取不保留大量灌肠。对比三组排便效果、保留灌肠液时间、舒适度及灌肠液外流率。结果:甲组排便有效率高于乙丙组(P<0.05);对比保留灌肠液>10min占比,乙组>甲组>丙组(P<0.05);乙组舒适度高于甲丙组(P<0.05);甲乙组灌肠液外流率低于丙组(P<0.05)。结论:老年便秘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提升排便效果和舒适度,可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藤县3~12岁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广西藤县3~12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抽取广西藤县城乡440名3~12岁儿童,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广西藤县3~12岁儿童口腔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40名儿童中存在口腔健康问题226例,占51.36%,其中患龋177例,牙龈出血111例,牙石94例,龋齿充填67例,窝沟封闭5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07)、刷牙次数减少(OR=6.847)、睡前进食甜食(OR=1.411)、未定期检查口腔(OR=1.530)为广西藤县3~12岁儿童口腔健康问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西藤县3~12岁儿童龋病、牙龈出血、牙石患病率较高,但龋齿充填率较低,存在较严重的口腔健康问题,年龄、刷牙次数、睡前进食甜食、未能定期检查口腔是上述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XXX注射液中包装材料浸出物抗氧剂1010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用Poroshell 120 EC-C18为固定相,以乙腈-水(含0.1%冰乙酸)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以280nm的波长,300nm的参比波长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氧剂1010,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分别在1.835~45.001μg/ml和0.601~7.70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低、中、高三个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分别为100.90%~106.57%和99.64~107.62%,精密度RSD(n=6)分别为0.34%和0.96%。在XXX注射液药包材中抗氧剂1010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的检测限分别为0.915μg/ml、0.302μg/ml。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CIN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所选取7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例子宫颈鳞癌患者、30例子宫颈慢性炎以及30例正常子宫颈患者的P16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CIN分级的关系。结果子宫颈慢性炎和正常子宫颈组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对较高,其中CINⅢ级、CINⅡ级、CINⅠ级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8.24%、81.2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加重,其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不断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性。且CINⅢ级患者P16蛋白诊断敏感性和均较CINⅡ级、CINⅠ级患者高,不同CIN分级的患者其P16蛋白的临床诊断敏感性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不同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类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一定差异,可将其作为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对提高CIN分级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16联合HPVL1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行TCT和HPV分型检查者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为炎症组(26例)、CIN组(56例)和SCC组(20例),对p16和HPVL1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联合表达与宫颈病变分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病变病理分级与p16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与HPVL1阳性率呈负相关(P<0.05),p16-/HPVL1+联合表达转阴率最高。结论p16和HPVL1与宫颈病变存在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和预测宫颈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LuminexFlexmap3D液相芯片系统是美国luminex公司于近年推出的新一代超高通量检测系统,该系统是基于Flexmap3D技术(又称流式荧光技术、液态芯片),以抗体为基础,荧光编码微球为核心,整合激光检测、应用流体学、高速数字信号和计算机运算法则等多项技术,从而实现多因子的高通量检测。被誉为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医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3、4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造口袋的运用效果。方法 纳入7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5,应用常规方式换药),1组为实验组(n=35,应用造口袋);观察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创面面积方面,实验组(0.57±0.03cm2)同基础组(1.27±0.38cm2)显著缩小;在创面疼痛指数方面,实验组(2.02±0.47分)同基础组(3.08±0.88分)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细菌清除率方面,实验组(96.50±1.35)同基础组(89.55±2.60)相比显著更高;在引流管更换次数、清创频率方面,实验组(4.12±1.02、5.24±1.03)同基础组(7.88±1.57、8.58±2.57)相比显著较少,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3、4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造口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病痛程度,促进患者创面的良好恢复;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