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类的对照分析研究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共78例,根据肺腺癌病理分类标准分为14例浸润前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24例微浸润腺癌(MIA)以及40例浸润性腺癌(IAC)。对比三组患者肺磨玻璃结节的大小、体积、实行成分、形状、边缘、进行评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对78例患者的不同病理类型肺磨玻璃结节与CT征象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高危因素、大小、体积、实行成分、形状、边缘进行对比,浸润组患者高于无或微浸润组患者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浸润组患者多于无或微浸润组患者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MIA患者与IAC组患者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浸润组病变患者与IAC组患者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磨玻璃结节的大小、体积和实行成分比例都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像征象有助于术前肺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肺磨玻璃结节 CT影像特征 病理分类的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7.14%髂总淋巴结、14.29%髂外淋巴结、35.71%髂内淋巴结、42.86%闭孔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在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和高危HPV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盆腔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源CT影像学表现与胆囊息肉样病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8例胆囊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要比对照组更高;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息肉阳性率也比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精准地对胆囊病变做出判定,给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变 双源CT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收治2020-7~2021-7我院8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应用抽签形式,将其划分为以下2个小组。常规组40例,干预组40例。予以所有患者实施康柏西普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组续3次每月注射后,改为按需治疗方案;干预组单次治疗后改为按需治疗方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测与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常规组,互比有差异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4例的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为呕血、便血、胃流出道梗阻、腹痛、腹胀等。胃镜示黏膜下隆起性肿物,胃窦部为好发部位。镜下显示特征性丛状或多个团状样发展方式,在肌层中穿插发展,与胃壁肌层边界清晰,丛状结构面积不同,形状也不同,有些病例可长入黏膜内或突破浆膜层。2例患者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没有复发转移。结论: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具备良性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点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数量共56例,研究时间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2月,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28例,其中对照组在检查和诊断时使用传统的宫腔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继续展开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以及诊断,对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对照组阳性检出例数为17例,阳性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阳性检出例数为27例,阳性检出率为96.43%,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诊断卵巢肿瘤时,对患者使用快速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卵巢肿瘤患者53例,在2021年1月到2022年5月的被选取,施加不同的诊断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和检测时间。结果:比较石蜡切片病理,快速冰冻切片准确率没有差异(P>0.05),检测时间短(P

  • 标签: 卵巢肿瘤 快速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病理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性;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本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之间确诊为结直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螺旋CT能谱成像)和对照组45例(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成像诊断,能够有效预测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为临床医师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螺旋CT能谱成像 结直肠癌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伴发疾病对原发性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月 -2020 年 1月该院收治的 138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腹部并发症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62例患者存在术前伴发疾病为伴发组 , 其余 76例患者术前无伴发疾病为非伴发组。分析伴发疾病情况 ,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和短期生存状况。结果 62例患者中 1例伴发 3种疾病 , 9例伴发 2种疾病 , 以轻度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中度贫血为常见伴发疾病。伴发组患者的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伴发组患者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胰瘘、十二指肠残端瘘、肠梗阻、乳糜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伴发组和非伴发组患者术后 3、 6和 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腹部伴发疾病以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 , 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 但不会影响短期生存状况。

  • 标签: 胃癌 微创手术 伴发疾病 腹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该种病例4例,对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4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术后随访1~6年,4例患者均无进展。结论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 乳头状 淋巴囊腺瘤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子宫颈癌病理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子宫颈癌患者,采取术后外周血CTC,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患者发生淋巴结侵犯、淋巴脉管侵犯、ⅡB ~Ⅳ的CTC 阳性率分别为75.76%,80.49%,70.59%,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侵犯、淋巴脉管侵犯、ⅠA ~ⅡA 的CTC 阳性率51.85%、31.58%、44.44%,P<0.05。结论:淋巴结/脉管侵犯、 FIGO分期与子宫颈癌的CTC阳性率呈正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子宫颈癌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型特点进行探讨,以加深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为中医临证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对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收集符合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患者共152例,结果显示为六个证型,证型分布特点与病情严重程度,饮食习惯,情志因素,宫腔操作史均有密切关系。与文化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以气滞血瘀证最常见,与肝、肾关系密切,喜食辛辣油腻,忧思抑郁,具有宫腔操作史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发病的主要病因和病机。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证型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智慧医疗的个体健康档案建立对高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高危人群发病控制随访。方法:本项目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 460例高原地区LDH发生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予以“智慧医疗”个体健康档案建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随访工作,分析干预后LDH发生率和干预前后两组人员LDH认知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估以及骨密度与骨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LDH发生率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DH认知评估、生活质量评估、腰椎BMD水平高于对照组,亚健康状态评估、炎症因子水平、骨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LDH高危人群基于“智能医疗”建立个体健康档案,可以提高LDH高危人群对于LDH认知和生活质量,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和骨密度、骨丢失水平,有效控制LDH的发病率。

  • 标签: 基于智慧医疗的个体健康档案 高原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危人群 炎症因子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预防效果以及对干眼症发病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辅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干眼症的发病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病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距较大(P

  • 标签: 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案例式教学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模式在淋巴瘤病理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评价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参加病理技术课程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观察组采用临床案例式教学结合OBE教育理念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通过理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也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案例式教学结合OBE教育理念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病理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案例式教学 OBE教育理念 病理技术课程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1.5T MRI联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肾癌的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1.5T MR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者30例.其余8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者放弃手术。18F-FDG PET/CT检查准确率为73.3%;1.5T MR的准确率为86.7%;二者异机融合后准确率为95.3%。8例转移病例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MR仅发现l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痛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与1.5TMR异机融合显像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准确率高于单独的18F-FDG PET/CT及1.5TMR。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MR。对肾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