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方法16例下腰段中央型急性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软性椎管狭窄病理基础,在受轻微外力后出现突发性双下肢截瘫.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在42~63岁,平均55.2岁.手术术式采用后路切开减压,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tenor钢板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各节段脊神经根彻底松解,术后经过严格康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8例(50%),良7例(43.75%),可1例(6.25%).结论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好,而且越早手术双下肢功能及膀胱扩约肌功能恢复越满意.

  • 标签: 下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马尾 tenor钢板 截瘫
  • 简介:目的研究人体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探究我国妇女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分布规律及其与病理学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英国Solartron公司1255B型频率响应分析仪,在1Hz—1MHz频率范围内用四电极法离体测量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将每个测量标本做成病理切片用于观察比较。结果从测量数据看,乳腺癌与其周同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差异显著,脂肪组织电阻率最高,乳腺癌次之,腺体组织最低,而脂肪组织特征频率最低.腺体组织次之.乳腺癌最高。从病理学分析看,乳腺组织病理状态不同则其电阻抗特性也存在差别。结论人体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电阻抗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测量样本病理状态不同,其电阻抗特性不同。

  • 标签: 电阻抗频谱测量 乳腺癌 电阻抗特性 病理状态
  • 简介:针对视觉假体关键部件视网膜微电极阵列结构特点植入要求,我们设计制作了基于Parylene-C柔性直径为200μm圆形视网膜金电极,用于视网膜表层刺激微电极,用三电极测试系统对微电极阵列进行体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眼内植入柔韧性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微电极,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基础上,无论柔韧性还是电学特性均符合视网膜植入要求,可用作动物实验视网膜植入电极。

  • 标签: 视觉假体 视网膜微电极 电化学特性 电化学阻抗 表面形貌 柔韧性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CK2α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潜在分子靶点。

  • 标签: CK2α 子宫内膜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诊断手术中价值。方法对比47例腰椎滑脱症病人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结合术中椎弓根钉定位对于是否为峡部裂不同处理,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价值。结果47例均为腰椎前滑脱,三种检查方法对椎弓峡部成像存在不同,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椎弓峡部全貌裂隙,指导手术定位。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评价椎弓峡部裂所致病理解剖改变,指导临床制订完善手术方案,具有很大优越性应用前景。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腰椎滑脱症
  • 简介:目的介绍一组因股骨上端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例,从中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方法回顾自1984年10月至2003年12月57例股骨上端恶性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人工关节置换来修复替代切除股骨上段髋关节,作者介绍手术适应症选择,假体设计要点,手术方法术后治疗要点等.结果57例中生存46例,假体置换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7.7%.结论对股骨上端原发性中低度恶性肿瘤或孤立存在转移瘤,如无禁忌症,可考虑行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较满意,根治效果也较好.

  • 标签: 股骨上端 恶性肿瘤 人工关节 手术适应症
  • 简介:壳聚糖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吸附性、生物降解性成膜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生物医学材料,尤其在组织工程应用价值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壳聚糖在口腔颌面组织工程应用发展迅速,现对有关壳聚糖与口腔颌面组织工程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口腔组织工程 壳聚糖 支架 生长因子 缓释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诊断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
  • 简介:目的通过X线骨盆平片测量,计算股骨头中心与这两点关系。分析其特点,找到一个简便、相对准确体表确定股骨头运动中心方法。方法门诊选取健康男女性各20人﹙无腰髋症状病史﹚,得到年龄、身高、体重。摄标准骨盆正位片,拍照前体表找到髂前上棘、定位,于其上放置参照物。使用测量软件测量骨盆宽度、高度、髂耻线股骨头中心数据。将各项参数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头中心距髂耻连线距离平均为2.72cm左右。股骨头中心在髂耻连线投影点均位于髂耻连线中点外侧,距离髂耻中点1.08cm左右。结论股骨头运动中心是髋膝关节置换骨折手术重要标志,通过髂前上棘、耻骨联合等体表标志确定股骨头中心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可作为临床手术定位辅助。

  • 标签: 髋关节 髂前上棘 耻骨联合 形态学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CT平扫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s、5s、7s、9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3秒P-L1值、P-L2值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P-L1值、P-L2值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 标签: CT检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 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 简介:目的通过模型样机研制流体力学特性测试.探索以叶轮式血泵为结构基础新型可完全植入全人工心脏。方法全人工心脏模型样机分为左心泵右心泵2个基本单位。2血泵均采用叶轮泵.共同设置在球形外壳中。2半球形外壳由高分子材料经激光快速成型制成.球形腔内设置固定左右心泵后对合为球形外壳.表面由医用聚氨酯橡胶涂层,直径55mm,总质量150g左右。在体外模拟循环台上对左心泵右心泵流体力学特性进行测试.主要观测指标为泵转速、输出压力、流量、能耗效率。模拟循环装置由模拟左右心房、血泵、阻力调节器、流量计串联组成,采用30%甘油水溶液作为循环介质。通过调节阻力测定特定泵转速下压力流量。结果体外模拟测试表明全人工心脏模型样机可满足血液动力学基本要求,左心泵在9000-13000r/min转速条件下可以达到5-7L/min流量13.3kPa(100mmHg)压力输出,右心泵在约1/2左心泵转速4.00kPa(30mmHg)后负荷下达到相似流量.可分别满足体、肺循环要求。在该工作负荷条件下,2血泵总效率约为14%。结论轴流泵作为人工心脏血泵单位.流体力学特性可达到全人工心脏基本要求.

  • 标签: 心脏辅助装置 人工心脏 轴流泵 心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缺氧、缺血诱导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长影响,并通过检测神经导向因子Slit2表达变化,证实缺氧、缺血诱导可促使其表达增加,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生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1只,鼠龄4-6周龄,体质量在120-160g,清洁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SC,用10%胎牛血清达氏修正依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至第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取第3代细胞通过缺氧预处理不同时间(12、24、48h)进行分组,缺氧预处理后进行缺血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lit2表达水平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预处理组缺血培养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Slit2蛋白表达形态。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成功;缺氧预处理后BMSC对缺血耐受能力增强,缺氧预处理48h组细胞存活率较高(80%);ELISA结果显示,缺氧预处理24h组Slit2分泌水平是(422.66±24.42)ng/L,缺氧后缺血培养24hSlit2分泌水平是(521.10±20.16)ng/L;与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Slit2分泌水平[(279.63±14.91)ng/L,(326.70±14.8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缺氧预处理组BMSC较正常对照组BMSC细胞形态大,且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当缺氧、缺血诱导后,BMSC分泌Slit2增加,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导向因子Slit2 缺氧预处理 缺血培养
  • 简介:目的通过将不同比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盐酸川芎嗪联合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观察不同比例对其体外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静脉血50mL,分别二次离心法制备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分析。根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是否加入药物为分组依据,分成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入药物,其余三组分别将体积分数为15%、30%、50%PRP与80%盐酸川芎嗪按照1∶1.5混合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细胞达到80%融合,消化收集细胞;计数确定各组细胞培养情况,确定加入PRP盐酸川芎嗪组对细胞培养影响。对加入PRP盐酸川芎嗪组培养细胞进行成骨诱导,确定其成骨分化特性。结果各组PRP+盐酸川芎嗪促进MSCs增殖优于对照组。达到80%融合时间更短。随着PRP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效率显著增加。结论PRP与盐酸川芎嗪对BMSCs体外增殖有促进作用,与PRP体积分数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盐酸川芎嗪 体外增殖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对称性解剖形态。方法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mm,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100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股骨与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使用SPSS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近端形态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mm,偏心距为(39.91±5.07)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供一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性新方法。结论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一定对称性,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三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测量;新配准方法提出对于临床中股骨近端骨折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股骨近端 三维重建 对称性 配准 假体设计
  • 简介:目的以高氧诱导建立慢性肺部疾病(CLD)新生大鼠模型为对象.动态观察肺损伤过程中肾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中变化规律.以探讨高氧对肾脏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200只新生足月Wistar大鼠,体质量5.7g,分为2组,即高氧组100只,空气组100只。将高氧组采用高氧建立新生鼠CLD模型,在80%±5%氧气条件下持续暴露;空气组新生鼠生后在正常空气中暴露;于第1、3、7、14、21天各处死12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NF-α电表达部位强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表明,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肾脏呈轻度改变,第3、7天主要为肾小管空泡变性、水肿、扩张,第14、21天可见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偶见肾小管出血、坏死,肾小管再生,未见肾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空气组大鼠肾组织内无或仅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表达.高氧组各期显示出TNF-α阳性表达细胞.广泛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氧组第3天肾组织TNF-d(0.49±0.02)表达增强(P〈0.05),第7天TNF-α(0.63±0.14)表达达高峰(P〈0.01).第14天TNF-α(0.45±0.22)表达减弱,但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TNF-α(0.32±0.05)表达减弱,与空气组TNF-α(0.29±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人高氧新生鼠可产生肾脏病理学轻度改变.细胞因子TNF-α在肾脏表达一过性增强.可能参与肾脏损伤发生。

  • 标签: 高氧 肾脏 肿瘤坏死因子 新生大鼠
  • 简介:目的体外实验研究左旋含羞草碱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中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U2-OS,给予0M,100M,200M400M左旋含羞草碱处理,同时在400M左旋含羞草碱中加入100mg/mL柠檬酸铁胺(FAC)处理。CCK-8法检测骨肉瘤细胞系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固缩比例,蛋白印迹检测左旋含羞草碱FAC处理后骨肉瘤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当左旋含羞草碱浓度为400M时,MG-63U2-OS细胞抑制率可分别达到81.1%±1.6%76.7%±2.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左旋含羞草碱处理48h后,MG-63U2-OS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1%±12.6%46.2%±14.7%;Hoechst染色法显示,MG-63U2-OS细胞核固缩比例分别为53.8%±10.6%49.2%±8.3%,而加入FAC后,则可以减弱左旋含羞草碱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同时,蛋白印迹检测表明DNA损伤修复关键蛋白表达水平在左旋含羞草碱FAC处理后均发生显著改变。结论左旋含羞草碱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并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与左旋含羞草碱铁螯合作用有关

  • 标签: 骨肉瘤 左旋含羞草碱 铁螯合剂 柠檬酸铁胺 DNA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对胫骨远端骨折改进型交锁髓内钉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尸胫骨6具,固定后通过胫骨骨折内固定轴向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力学性能试验来进行两种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改进型交锁髓内钉与解剖钢板在骨折固定上有优势,尤其在应力遮挡保护率方面有较大优势.结论髓内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解剖钢板 生物力学 胫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131碘(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骨代谢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5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2岁。按照131I累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对照组未行131I治疗。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5.8岁。小剂量组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6.5岁。中剂量组2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5.9岁。大剂量组14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6.6岁。小、中、大剂量组累积治疗剂量分别为1.1~3.7GBq(30~100mCi)、>3.7~7.4GBq(>100~200mCi)>7.4~17.2GBq(>200~460mCi)。采用唾液腺影像检查评估腮腺颌下腺摄取分数(UR)排泌分数(ER)。治疗后6个月检测骨代谢指标。结果131I治疗后,小剂量组、中剂量组腮腺颌下腺UR、SR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组腮腺颌下腺URS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6个月4组行骨代谢指标检测,骨密度(BM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无明显损伤,大剂量131I治疗对唾液腺损伤程度较大,应加强对唾液腺功能保护。不同剂量131I治疗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放射性131I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唾液腺功能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分化条件,以TGF-3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髓核构建提供良好种子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传代,以特定环境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得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脂肪诱导培养液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SOX9基因表达C组D组明显高于A组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脂肪诱导培养液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髓核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3 骨形态发生蛋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