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高血压同脑血栓患者行以疏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做以观察及分析,对不良反应做出总结,探索疏血通是否有效以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同脑血栓的患者共5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5例。对参照组行以脉络宁来进行治疗,对实验组行以疏血通来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各项机能指标加以记录,并对患者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以及时的处理和统计。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轻微不良反应1例,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不良反应为2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同脑血栓患者使用疏血通来进行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104例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渗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中,主要有患者全身因素、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因素、情绪紧张、置管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健康教育不全面等。经护理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渗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较多,主要有患者因素、药物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和健康教育不全面等,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症状消除,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护理依从性提高,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的子宫体积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激素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4、LH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各种临床指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更年期功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观察A组18例,服用米非司酮6.25mg/d,观察B组18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两组均于诊刮术后开始用药,疗程3个月;对照组18例,服用甲羟孕酮8mg/d,于月经第15天开始,连服10日,疗程3个月。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E2、LH、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B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和体内激素水平,副反应小,疗效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针刺、刺络放血联合治疗血瘀型崩漏的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血瘀型崩漏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6例,依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并对比临床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则为83.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止血效果上看,观察组的改善率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从中医症状上看,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更佳。结论采用针刺、刺络放血联合治疗血瘀型崩漏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微核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微核率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微核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微核率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微核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微核的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